高科技
昨天和老公一起学了 Excel 中级培训,无聊,想到家里电视前两天坏了还不知道要怎么修,很烦恼。想晚上回家北京时间大约11点多的时候赶紧给我爸打一电话问他是怎么判断问题所在,大概要多少钱能修好什么的。中午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突然想可以试试这里有没无线网信号,如果有的话就可以当场用 PDA 的 Skype 打电话了。一连接果然还真连上了,得意坏了。我和老公用 Mp3 的耳机一人一只耳,还能俩人一起窃听一个电话,好玩~~ 高科技,这赖东东真不错。;)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昨天和老公一起学了 Excel 中级培训,无聊,想到家里电视前两天坏了还不知道要怎么修,很烦恼。想晚上回家北京时间大约11点多的时候赶紧给我爸打一电话问他是怎么判断问题所在,大概要多少钱能修好什么的。中午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突然想可以试试这里有没无线网信号,如果有的话就可以当场用 PDA 的 Skype 打电话了。一连接果然还真连上了,得意坏了。我和老公用 Mp3 的耳机一人一只耳,还能俩人一起窃听一个电话,好玩~~ 高科技,这赖东东真不错。;)
报名参加这个学校举办的法语课程培训的时候我还是颇衡量了一下的,因为要为8节2小时的初级课程付出40镑,还有可能影响到夏天旅行的安排,最重要的是——要用一门外语去学另一门外语,我有这个本事吗?
后来想了想,反正是用上班时间,一边学习一边有人发钱,还省得在办公室里发呆;旅行总有办法调整行程;40镑也就一件中等衣服或者一顿饭钱,况且我每周教的中文课只用3小时就能赚回这个课程16小时的钱——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啊?至于用英语学法语——正好看看我这号称靠语言吃饭的人到底有几把刷子。仗着有学西班牙语的经验和对西语语法的理解程度,我还是有理由相信法语应该很快就不在话下的。
于是重又穿成了学生的模样,背起一双肩背的大书包,在午饭时间一溜儿小跑去上学。
出国其实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转自太傻留学网
---
关于这个话题,网上早已有了很多评论,如果是十年前,人们一定会觉得中国根本不能和加拿大相提并论,对那些出国的人内心不知会多羡慕。现在对留加还是回流有这么的分析和争论,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我原本不愿意掺和在这场争论中,不过看了很多大家的发言,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则总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有人曾经经过各种分析比较,得出中国要比加拿大好的结论,立即遭到别人的嘲笑和反驳。的确中国这几年虽然发展得很快,但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贫富差距加大,政治制度不民主,没有信仰自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我在国内的时候,经常和朋友谈论这些问题,发表对政府的不满,每当谈到最后,就会对中国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但是当我千里迢迢,远赴重洋来到加拿大,当我也同样体会了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员那中艰辛的时候,我不得不重新去思考过去的生活。
有人说加拿大的工人比中国的工人过得好,加拿大的老师比中国的老师富,加拿大整个国家平均生活比中国高得多。所以加拿大比中国好。这是事实,没有什么反驳的。如果中国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来了,一定会很满足。但加拿大要他们吗,加拿大政府不是傻子,按照新移民法,只有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四年专业工作经验的人才会有可能,有资格移民加拿大。在中国上了19年学,刚刚积累一点经验,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刚刚结了婚或生了小孩儿,所有打基础的工作都在中国完成。三十岁正当年轻力壮,家庭和睦稳定,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等着盼着到加拿大来做labour。多好啊,加拿大拥有世界上学历最高的洗碗工、搬运工、出租汽车司机,还有各种各样的 general labour。我们比较加拿大生活好还是中国生活好,就是要比较那些有资格有能力移民的人,比较他们在加拿大和在中国的生活。中国的下岗工人和民工根本去不了加拿大,根本不存在的事,还需要比较吗?
今天在使馆网站填签证表的时候,有一个按钮可以把一家人的地址等相同信息自动复制到下一张表格,就不用把很多一样的内容再写一次了。按照这个规律生成出来的表格里,我和老公被冠以相同的姓。
不禁哑然失笑,想起了上周我的同事很困惑地鼓起勇气问我——你说你结了婚,可是为什么你和你老公的姓不一样呢?
西方人的习惯是婚后女性要改冠夫姓。与此相关的一切证件、表格、证明,等等等等,全都得改一遍。如果有人有瘾结个好几次婚的就得改好几次了。我跟她说中国人以前封建社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上周中文课的时候, 还有个有趣的插曲——因为我告诉托尼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如果在电子邮件里写汉语拼音的时候可以用拼音音节加数字表示一个字的确切读音,比如zhang1。他于是问我我要是给朋友写邮件是不是就得每个字都这样注音?我很惊讶地反问,我干吗要给朋友用拼音写信啊?他更惊讶地反问:那你的朋友有中国人又有英国人你要怎么写啊??我于是更更惊讶地反问:给中国人写中文英国人写英文不就得了吗???然后我才明白了他不理解的根源所在——原来他认为电脑不能写中国字!他实在想不明白大家都是用同样的英文标准键盘怎么可能写得出除了英文以外的其它文来。哎。。。于是我解释了中文输入法是怎么装到电脑里的以及汉语拼音的一大用处就是往电脑里打字的。
他后来总结发言还是挺对的。他说:你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英国人都那么懒了,因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直接给我们发明的,我们根本都不用去想要怎么用了。
echo的建议是对的,所以采纳了,把这篇用10分钟写成的牢骚日记稍事修改了一下,变成了第59篇。
----------
也许是我太小心眼儿了,太敏感,太不识逗,太严肃,太不合群,太⋯⋯不正常。
作为一个住在外国的中国人,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民族神经异常脆弱,特容易就被人触怒了。就在昨天下午的中文课我还跟托尼讨论了中国人和英国人对外来人口的宽容度问题。他问我:“如果我说错了话,比如错用了不礼貌的词,中国人会不会因为我是外国人而原谅我?”我说:“当然会了!别说是你不小心用错了词,就算你根本不会说中文,走在大街上迎面碰到一个中国人用英语跟他问路,他都会对你微笑、极度热情、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你。如果他自己不会说英语,他甚至还会满世界去给自己找一个翻译来。而他们通常是不会对中国人这样做的。而反过来,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英国的外国人,很多英国人觉得我们是扰乱社会治安、污染社会环境的罪魁祸首,加之我们会带来很多不良的习惯、或仅仅是由于英语不好而造成跟人交流困难等等原因,有不少英国人的确厌恶或歧视外国人。到底是地位高的英国人还是地位低的英国人会更歧视我们,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我已经被刺激过好多次了。”
总结起来,我唯一的感觉就是:英国人以客气闻名吗?呵呵,对不起,那不是给我用的。中国人客气吗?呵呵,那是给老外用的。
是的,既然我们只是在一对一地讨论,那么我说出来的其实也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当然不能代表全部。哪儿都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很多英国人是耐心和蔼、待人友善的,但他们对我100倍的好也挡不住1次歧视的目光和言语在我心里的份量。归根到底应该说这还是我太不自信的缘故吧。
今天领命从人事数据库里找出25个人的家庭地址一一拷入 Excel 表格准备做邮件合并。这些人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在同一座楼里工作。稍微有点数据库常识的人都应该会想到跟我一样的办法——就是从数据库建立一个搜索条件导出相关数据,而不是自己一个一个去查、拷、贴,那也太笨了。由于我并没有管理数据库后台的权限,我能做的只有去找同一间办公室的计算机支持部门,请他们把这些人导出到表格里。
每次当我不得不走向那个IT部的长官,其实心里都在打鼓。他们部门3个人的英语全都又快又地道,而且通常伴着比我还多的问题,根本不给我理解的空间。于是我在气焰上怎么着也先矮了一半儿。他们几个看上去成天忙的不可开交,弄得我都是到了万不得已才去求他们。其实我每天都看见他们N次到厨房烧水泡茶一聊就是十几二十分钟——因为厨房就在我的座位正对面。
而且英国人的工作习惯似乎是这样:不是顶头上司亲自交代的事是没有义务完成的,所以同事求同事好像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就更别提会有人主动说“我来帮你做点什么吧!”于是我也可以渐渐理解了上次帮两个不在的人临时付了几块钱买书的事搞得他们面面相觑的原因。而这次我的这个要求,说大不大,用他3分钟给我在后台建个查询导出就是了;说小又毕竟占用了他的3分钟时间,加上打开登陆数据库和电脑反应迟钝的时间在内怎么也有5分钟了。关键是——并不是领导让他干的,而是我这个不起眼的小兵儿。
于是我在走向他的时候就开始满脸堆笑,想起码混个“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境界。说明了我的来意,他就开始皱眉头,但还是给我导了。千恩万谢以后回到座位,我发现他发给我的这个列表里没有包括“城市”这一项。一开始我就跟他明确说了我要这些地址是寄信用,没有城市怎么寄呢?这是我的错吗?
我想一定是当我再走回去找他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太奴颜卑膝了,导致他可以开始发飙。我当然知道他全是跟我开玩笑的,可是他和对面的同事讨论说要用刀杀我,说要把我扔到窗户外面,还说了我听不懂的处罚,并认真地抓住我话里的把柄要我写下字据永不再扰的时候,我心里这叫一个不舒服就甭提了。我很想大喊:我TMD接受不了你们国家的狗屁文化,别再跟我拽英语了我说不过你!
客场的不自信,说白了还是这一条。
后来跟两个同在国外的朋友在网上讨论了一会儿,大家的劝诫都是对的。他们说无论干什么、无论国内国外,都总会有被人欺负的时候。就当现在是忍辱负重地下乡劳动了,反正早晚有一天会回国过幸福的生活。 每个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都会或多或少有过我这样的心理感受,更何况也许人家就是认为他在跟我开玩笑而已,谁知道我那么不禁逗。
我得承认,国籍、母语、习俗、人种⋯⋯这些永远是我生活在外国的死穴,不能碰的,轻微的触动也会引发我严重的连锁反应。每次发生了我认为属于文化冲突类的事情,我就使劲想在中国会不会碰到同样或类似的例子呢?我从小生长在一种很强势的文化影响下,而且我又是一个很犟的人,所以注定了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可能得到任何幸福感。我认为我对于生活的心态一直是积极的,否则也不能获得今天的这些成绩。但在外国近三年的日子里一直要小心翼翼地对付生活,我最近终于是有点烦了。
所谓的足够成熟,我想就是有一天对任何事都能见怪不怪了。当我能大大咧咧到实在没什么可以刺激到我的时候,肯定也就写不出这些生存纪实了。
一个优秀的公司,其管理政策总能够严格地延续,其原因何在?科学家们为探求其原因,精心设计并进行了如下试验……
试验准备:
准备一个大笼子,在笼子顶部安装喷淋装置,在笼子的一端悬挂一只香蕉,再安放一架梯子通向香蕉,然后在笼子的另一端放进四只猩猩。
试验阶段一
猩猩甲第一个发现香蕉,它开始向香蕉走去,当它的手触摸到梯子时,试验操作人员立刻把笼子顶端的喷淋装置打开,笼子内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猩猩甲立即收回双手遮住脑袋,其余三只也匆忙用双手遮雨,等没有猩猩触摸梯子时,喷淋装置关闭。
“雨过天晴”,猩猩甲又开始准备爬梯子去够香蕉,当它的手再次触摸到梯子时,又开启喷淋装置,众猩猩又慌忙用双手遮雨,等没有猩猩碰梯子时,喷淋关闭。
猩猩甲似乎领悟到被雨淋和香蕉之间的模糊关系,终于放弃取得香蕉的念头,开始返回笼子的另外一端。
过了一段时间,猩猩乙准备试一试,它走到梯子跟前,当手碰到梯子时,喷淋开启,大家慌忙避雨,猩猩乙放弃拿香蕉的念头,匆忙逃回到笼子的另一端,此时关闭喷淋装置。
又过了一阵儿,猩猩丙准备试试它的运气,当他向梯子走去的时候,另外三只猩猩担心地望着它的背影,尤其是猩猩甲和猩猩乙,当然,猩猩丙也不能逃过厄运,它在瓢泼大雨中狼狈地逃回到伙伴当中。
饥饿折磨着猩猩,猩猩丁虽然看到了三只猩猩的遭遇,但仍旧怀着一点儿侥幸向梯子走去,它也许在想:“我去拿可能不会象那三个倒霉蛋那样点儿背吧?”,当它快要碰到梯子时,试验操作人员正准备打开喷淋装置,没想到另外三只猩猩飞快地冲上去把猩猩丁拖了回来,然后一顿暴打,把可怜的猩猩丁仅存的一点儿信心也从肚子里打了出来。
现在,四只猩猩老老实实地待在笼子的另一端,眼巴巴而又惶恐不安地望着香蕉。
这件事可真是打击到我了。
上周开始上班的 Personnel Officer 我说看着她怎么那么年轻。我还以为她最多35岁,因为我实在没敢想--谁知道她只有25岁!因为这里其他 Personnel Officer 全都是快退休的年纪,我还一直觉着自己混到这个位置就怪不错的了。看到这个新领导的资料,第一次沉重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借职务之便,我彻底查了一下我能看到的资料。我比她大,比她经验丰富,跟她同样的专业同等的学历,唯一的不同就是我是中国人。
不甘心的我又回去翻看了招聘这个职位时候的广告文字,对申请人的要求,对工作内容的描述,加以我在同样职位的人手下工作了4个月的经验,我只能沉默了。是的,工作内容并不难,只是需要掌握英国本地的各种人事政策,需要每天大量跟各种人协调关系、回答问询、发布消息,并且外加CIPD认证。
这要是在中国,还不是小菜一碟吗?再不甘心,在这里也只能认输了。硕士不如本科,本科不如高中的,博士刷盘子我也不是没见过啊。还是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都使劲说外国好,难道我的智商比那么多中国人都低不成???他们都能找到满意的高薪永久工作???还是甘于刷盘子刷半辈子???
兔子跟街上走着,迎面碰上了老狼。老狼伸手就给他一大嘴巴:“让你丫不戴帽子”。
兔子很郁闷地回家了,弄一帽子戴着。
第二天又碰上老狼了,又挨了一大嘴巴,“让你丫戴帽子”。
如是几次,总挨打。兔子想,这么老挨打不是个事儿啊,不行,我得找老虎投诉去。
刚到老虎家门口,就听老虎在屋里说话。
“你也不能老这么蛮不讲理打兔子阿,回头兔子找我投诉来,我也不好罩着你啊。好歹咱面子上得过得去,我教你一招。 下回你见着兔子,跟他说:给我弄点儿洗衣服的来。他给你拿肥皂来,你就打他一顿的,说我要的是洗衣粉,谁让你拿肥皂。他拿洗衣粉来,你也能打,说我要洗衣粉,谁让你拿肥皂。
要不然你跟他说,去,给我找个妞儿来。他给你找个胖的,你打他一顿说我要瘦的;给你找个瘦的,你也打一顿,说我要胖的。这样不结了,你也能打他,我面子上也能说得过去。”
兔子一听,得,咱也别投诉了,回家吧。
第二天,兔子在街上又撞上老狼。老狼大喝一声:去,给我找点儿洗衣服的来。
兔子不慌不忙:你是要洗衣粉阿,还是要肥皂啊?
老狼一听,嗯?有一手啊。又说:去,给我找个妞儿来。
兔子还是不慌不忙:你是要胖的啊,还是瘦的?
老狼一听勃然大怒,伸手就给兔子一个大嘴巴:“让你丫不戴帽子!”
——影射公司劳资关系,真是无比形象啊。。。
转自新浪一博客
昨天晚上开始重操旧业上中文课。当我拎起那个装教材的黑提包,心里突然莫名奇妙涌起一种当老师的神圣感——或者说,是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又一个人的使命感。可能我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了吧?我总是觉得把中国告诉别人,无论是从拼音、字形还是历史、习俗,我身上都背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很可能我就是这个人了解中国的开始,而今后他喜不喜欢中国就全靠我了。
这个“学生”是通过 Chinese Meetup 网站认识的,而且是他自己主动找上门来。那个网站我在出国前就注册了,当时梦想着通过这个地方找到一些学中文的人,最好能凑够5、6个,这样我出国后就可以完全不用打别的低级工而整天清高地当老师赚钱了。因此从国内走之前我还颇费心思地找遍了几乎当时手里所有的中文学生给我写了四封推荐信。
然而从来到这里的那一天起,发现了梦想和现实的差距,立刻就把这好事儿忘到了脑后,抄起抹布水桶吸尘器老老实实干活儿。
那时候是9月,一切都是新奇的。有太多的事要从头学起了,整天都是头大得要命。9月底,寄出申请学校的全部信函;10月,赚到了第一笔超过100镑的薪水;11月,全职工作尘埃落定,生活开始平缓,于是我就知道我又得策划点儿什么了。
Copyright © 2025 Cristina的地盘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Laptop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