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30, 2006 in
All Articles,
Nonsense
偶然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可以代表我的心思。转贴如下。
************
悠悠一晃,我从加拿大回国,已经11年了。
我1988年去加拿大,1992年回国。我是放弃了绿卡回国的,对这一举动,很多朋友不理解。有人说:“哪怕是坐移民监,再坐两年,你就可以入籍了。”我说:“要我效忠英国女皇(加拿大是英联邦国家),我抬不起手。”有人说:“你就不怕你子孙后代的根在加拿大断了?”我说:“我最怕的是自己的根在中国断了。”见我执意要回国,朋友劝不住我,就说:“老阎,你是爱国主义者。”我拱手作揖道:“千万别给我戴这么高的帽子,我可没那么伟大。”
我的确没那么伟大,也戴不起那么高的帽子。我放弃绿卡回国的真正原因,是非常个人化的。这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依恋。我只有生活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才有快乐做人的感觉,才有生活的自信和自尊。这就是人的文化生存。这种对中国文化背景的依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特别是,我是学中文的,对中国文化有本能的依恋,对异国文化也有特殊的排斥。这绝不是理性观念的问题,而是情感本能的选择。要说好,加拿大空气好,水质好,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有人说加拿大是世界上适宜生存的国家,这个我相信,但这个结论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至少不适宜我。有朋友劝我:“一张绿卡值几十万人民币,你就这么丢了?” 我笑而不语。我想的是:如果这张绿卡不能带给我幸福感,于我何用?文化生存说起来有点玄,其实很具体,你是黄种人,你的语言不如人,你的文化感觉与主流社会有差异,这就决定了你的边缘状态。有一个博士朋友,下了决心要融入主流社会,跟白人同学一块儿去看冰球,吃比萨,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问他为什么,他说;“说不清楚。他们觉得有意思的事你索然寡味,一点不可笑的事他们却哈哈大笑。”这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文化背景的问题。很多香港人、台湾人在大公司工作,与白人共事几十年,也只是点头之交,根本无法有深入的交流。再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快乐可言的,快乐是物质的,但更是心灵的。
这种文化上的边缘状态,几乎是不可改变的,这决定了你一辈子只能做个边缘人。特别是中国人,在海外不能拧成一股绳,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各有各的文化圈子,形不成政治势力。我在多伦多几年,那里有30万华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可连一个市议员都选不出来。大家处于各自谋生的状态,一盘散沙。这一点连黑人都不如。黑人还有加勒比海黑人节,举行几十万人的盛大游行,展示自己的实力,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而华人只能活在文化的边缘、政治的边缘。
这种边缘状态对人的自尊和自信是有毁灭性打击的。你在大学教书,在研究所搞科研,人家把你当成一种工具,核心的圈子却对你是封闭的。比如在研究所,一个中国人,除非你有特殊天才,像杨振宁、丁肇中那样,否则你很难独立主持一个项目,你扮演的只是一个高智商的打工仔。眼看着自己的心血成果到头来为他人所享,自己的创意署的是别人的名字,你去品品你心里的滋味吧。于是只好什么都不想了,赚钱过好自己的日子得了。
前不久,一个江苏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那可是在美国耶鲁大学啃了七年书本拿了博士学位的,在海外看了我写留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曾在天涯》,又听说我出了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回国考察特地来长沙看我。他说的一番话让我感嘆不已,他说:“我可是真的羡慕你呢。”我说:“我收入还不到你的十分之一,你羡慕我?”他说,“你写了东西,有人关注有人评论,我在海外出了书写了论文,动静都没有,混饭吃罢了。久而久之,心磨平了,就如同行尸走肉啊!”他把“行尸走肉”几个字说了好几遍,说得我心跳。那种看不到事业成就的失落感,得不到社会承认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人的心灵需要呼吸,但他的呼吸很大程度上被文化的隔膜窒息了。听了他的这番话,我更觉得自己当年放弃绿卡是正确的了。
加拿大的绿卡是黄色的,有时候我也会拿出来看看,回忆生命中的一段岁月。我意识到,双脚踏在自己国度里的那种感觉,是平实的,也是幸福的。
************
转自文学城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9, 2006 in
All Articles,
Food
自从放假,无论出去旅行还是在家休息,总少不了左一帮人右一帮人湖吃海喝。中国人啊,凑在一块儿也就这点儿起子了。从毛里求斯的咖喱鸡饭,到伦敦唐人街的宫爆鸡丁,再到伯明翰的龙BBQ,我的肠子里早就挤翻了天。看了《我这一辈子》,那里面的穷人家三天两头蒸窝头,给我馋的⋯⋯所以今天我们家吃粗粮。
窝头里白面放太多了,忒瓷实,过几天得改良一下再蒸一次。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9, 2006 in
All Articles,
Handmade
鞋带是用金色的布裁成小条和红毛线一起编成的。鞋的造型里塞了杂志封皮剪的纸样,这样就能把壳儿撑起来了。
缝这些又红又金的东西有点烦了,颜色太强烈看得我老眼昏花。现在极度盼望能做点什么绿色的东西。。。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6, 2006 in
All Articles,
Handmade
觉得这种小袋有不浪费布,容易做,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决定多做几个。只是双面胶粘的字不知道几天会掉?
昨天那个抽口的绳太紧了,所以改良成毛线钩的辫子。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6, 2006 in
All Articles,
Handmade
这回终于没装反! 😀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6, 2006 in
All Articles,
Handmade
这个还是很满意的。
抽紧后是这个样。
记着上次那个福字的教训,我妈给我出了个好主意——上面那个金色的万字图是双面胶贴的! 这下简单多啦!~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6, 2006 in
All Articles,
Handmade
我觉得很难看,而且鞋带又装反了。似乎只要是这种有方向性的东西我就没安对过。。。
为了使其显得稍微有点技术含量,我用红毛线钩了辫子,编了一个最最最最最简单的中国结。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4, 2006 in
All Articles,
Handmade
越来越多的姑娘开始订货了。。。等我有空保证一个个给你们都做好哈~
这个先送给小白,因为她说可能随时会来曼城,我可不想等她来了才发现自己还没做好准备啊!
其实是草莓钥匙包的,老公又出狂言了⋯⋯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4, 2006 in
All Articles,
Work Life
当水壶中的水沸腾时,蒸气会由壶盖的孔不断冒出。压力锅盖上也有一个小孔,在做料理时蒸气也由此孔冒出。泡茶的小茶壶盖上也有个小孔,热气亦由此冒出。
这个原理其实与人生有互相吻合之处。如果没有孔的话,热气就无法散出,水就会不断地由壶内向外溢出,就像压力锅一样,如果没有空隙的话会不断发出
哔哔声。总而言之,热气与压力都必须有适度的发散才可以,过于累积的话就可能出现水向外溢出或是爆炸的情形。
人类也是如此,适当的发泄情绪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别让情绪压抑得太久,否则,一旦爆发,其后果可能是无法挽回的遗憾。
有时大声宣泄不满、与同事争论、讨厌工作时就暂时停一下,这种发泄自我情绪的人才具有维持工作的耐力。
那种故意压制自己的人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不会发牢骚,总是面带微笑。对人和善,为他人着想,工作认真,经常为帮助他人而留下来加班。当别人问他体力是否可以时,他总是以笑脸回答“不用担心”。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这种人就像热水壶盖上没有孔一样。
任何人都有其任性的一面及想说、想表达的事情,而那种故意压制自己的人却会对于自己是否吃亏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但实际上却是在意识中不断累积。这种“实在人”不懂得发泄不满的方法,不良情绪一旦爆发就可能做出令人无法置信的事。因此,在出现这种事态之前,最好能够适时地将它宣泄出来。不断隐忍只会引起严重爆发,而不断地宣泄才能防止这种情形出现。这与火山爆发喷火的原理是相同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压力在不断累积,那就试着将不满、牢骚发泄出来吧。
给自己的不良情绪找个孔,让身心更健康。
摘自新华网职场减压方略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4, 2006 in
All Articles,
Work Life
SOHO(自由职业)是英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缩写,指的是那些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作为一种从业的趋势,受到了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又不愿受人指手划脚指挥的、有一定个性的人的青睐和喜爱。但作为独立工作者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从心理这个角度来说,对从业者有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强、自我调适能力高的前提,否则,就会出现一些心理困惑和障碍。
前不久,我接受了一位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由职业的王先生的来询,他向我诉说了他的烦恼,他说他在大学期间,在交际方面挺广,而现在因为就业问题,同时也为了爱情,疏远了几个要好的知心朋友,选择了自由白领的工作,开始时还是很好的,近半年来出现了失眠,平时心情时好时坏,一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当晚肯定会失眠,到了白天,脑子就昏昏沉沉,只有每天对着电脑发呆,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所以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上出了什么问题,特向心理医生咨询。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的适应以及在这一特殊职业领域所产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这位白领由于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工作、爱情、人际以及娱乐之间的有机关系,因而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对于已经从事SOHO或将要选择这一职业的白领,除了要注重工作状态外,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