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25, 2008 in
All Articles,
Books
大家知道有关论坛的正确英语表达吗?我们就来看一些最基本的吧!
Forum – 这个词不用多说了吧。它是指整个论坛。而一个论坛通常都包括很多版块,这个“版”就叫board。
Board – 一个版上有很多的主题(topics),一个主题内包含许多帖子(posts)。版可以是加密的,只有管理员、版主和这个版的成员能看到内容。版主可以设成只读(read only),只有管理员才能发帖子。用户们(users)可以订阅一个版块,这样他们就能在邮件中看到这个版上的所有新帖子了。
Topic – 主题,也叫做 thread,包括同一主题(subject)下所有的帖子。管理员和版主可以关闭主题(lock a topic),也可以把一个主题加精(add to digest)、置顶(stick)、移动(move)、删除(delete)等等。
Post – 帖子,是用户发表的一篇文章(A post is a single public message by a user. )。可以是一个subject(开始一个新的主题),也可以是对已有topic的回复。帖子发表后,用户还可以再编辑和删除。
User – 用户,就是在一个论坛的注册成员。一般来说,想在论坛上发帖子就得先注册成为这个论坛的成员。不过,浏览帖子就不需要注册账号了,当然那些设置了加密和阅读权限的帖子除外。
Administrator – 管理员。A forum admin can control and edit everything in the forum. 一个论坛可以有多个管理员。
Moderator – 版主。版主的权限只设定在他所管辖的板块内。A board moderator can edit, delete posts and topics by normal users.他也可以在自己所管辖的板块内加精(add to digest)、置顶(stick)、移动(move)、打开或关闭(open or close)一个主题。同样的,一个版可以有多个版主。
黑话:
1. Newbie – 新人,新手。记住这可是这个词的正确拼法,其他不规则的拼写往往带有贬义,最好不要用。
2. Bump, bump up – 顶。看到一个好帖子、好提议,忍不住要“顶”一下,就是用的这个词啦!你可以来个简单的“Bump!”,或者完整的“I’m going to bump the thread (up).”记住不要写“Ding”,老外可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敲下铃铛在这里。
3. Troll,可以指发恶意帖进行挑衅、使正常的讨论无法继续的行为,也可以指“潜水”(就是“只看帖不回帖”)。它还可以当名词,指干上述勾当的人。另外,“潜水”最常用的是lurk,“潜水员”就是lurker。troll虽然也有这层意思,但不常用。
4. Flame,指论坛成员在发生意见分歧后上升到人身攻击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是非常不好,应该尽量避免。对于那些蓄意挑起人身攻击的人,应该人人得而诛之。
5. My two cents,意思相当于my opinion/take on this issue,往往可以起到避免纷争的作用。比如,在表达完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后,你可以说一句:Just my 2 cents. 潜台词就是:May or may not be right. Others may or may not agree.
转自:早就忘了是哪儿抄的。。。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7, 2007 in
All Articles,
Books
最近读书真是很少了,老觉得没空,其实也不知道成天都在干嘛。
不过很高兴终于还是抽空读了一点儿。
一本是在上班的班车上用三个早上看完的,名字叫做《追逐日光》。也许很多人知道,这本书在2007年年初就发行了,中文版重印了8次,其他十几种文字的版本不知道重印了多少次。我是在前几天哈维发来的邮件中偶然发现了简介,就迫不及待上网去买了一本来。这本书是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的前CEO尤金.奥凯利(Eugene O’Kelly)在意外突然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写成的感受。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告世人——活在当下,追逐日光。读着他的经历,随着他走过最后三个月的时光,感动唏嘘之余,更坚定了我对生活和生命的信念,知道什么对于自己是最重要的。
附pps书章简介
另一本确切地说不是一本,是一个系列。而我出于成本的考虑也暂时并没有买纸书,而只是在网上阅读了第一部。是的,就是时下流行到宇宙无敌超级火爆的《鬼吹灯》系列。作者天下霸唱是从草根网络写手发家的典范。据说开始他只是在起点中文网发表原创连载,目的也只是为了吓唬女朋友和她那个精通易经的爸,后来竟然被追捧到无以复加一发不可收拾。现在这个系列应该已经出了八部了吧,但网上连载很难找全(或者我搜索功力不够),搞得我现在连顺序都很难排出。第一次阅读信手打开一部,很幸运地正好是从头开始。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的全是关于现代人盗墓、考古等经历,其中还包含很多天象、八卦、阴阳、风水、行规、黑话、军事、科技、生物、自然……玄妙真可谓不输卫斯理系列。我觉得目前《鬼吹灯I》的排序应该是精绝古城、龙谷谜窟、昆仑神宫、云南虫谷,至于《鬼吹灯II》就真是无从判断了,可能非要读到那儿才能看明白吧。
还有一本其实是很早很早以前就出版了的,而我也几乎早就在网上读完了他本人的博客连载,但就是禁不住对他的崇拜而非要买一本来珍藏着。而且,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马上要出版的下一本书我还是在网上追随了他的博客,不过还是要去买一本来珍藏。他就是著名的法医作家张志浩,他的第一本书名和同名博客就叫《我是法医》(链接见我主页右侧的“名人名言”)。他用幽默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法医验尸断案的真实故事,给平常人提供了零距离观察这个职业的机会,精彩绝伦,引人入胜,一扫我心目中对于这类职业的恐怖印象。老公平时不怎么爱看字书,都能好几天拿着不撒手,可见魅力。
Posted by Cristina on Feb 26, 2007 in
All Articles,
Books
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小小的曾子墨就会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
这个小巧的女孩,却蕴藏了惊天的力量。她走出人大,放弃了世界顶级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高薪工作,走进凤凰卫视,在完全没有主持背景和经验,连对编机都没听说过的情况下直接面对直播的摄像机镜头,从此摄住观众,获得关注。
她是海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知性美女主持”。
其实我早就或多或少地接触了她的家人,了解了她们的一部分生活,佩服的同时还从未系统地去解读过她风度外表背后的故事。今天偶然通过链接看到她的自传《墨迹》在新浪读书的连载(精编版),一口气读完还不过瘾,回去要买一本全文慢慢学习。我宣布,她就是我的新偶像了。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31,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很不错的,值得一读。
第五大道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29,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Work Life
刚看完一本《撒欢儿职场》,幽默的京味儿加蕴藏的哲理,无论从管理还是被管理的角度均值得一读。
白领女性职场快乐兵法:撒欢儿职场(新浪读书)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6,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找到了一部分郑渊洁作品pdf下载,希望不要有一天被嗜知识产权如命的郑作家送上法庭。
生化保姆
病菌集中营
白客
我是钱
智齿
金拇指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3,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这部20余万字的小说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写的,但并不是完全给儿童看的那种童话。在卓越网被定义为“成人荒诞小说系列”,此系列除此书外还有《病菌集中营》、《智齿》、《我是钱》、《金拇指》等。郑渊洁的新浪博客正在连载此小说,我看了前几集便欲罢不能,立刻上网查到了其它已连载结束的网站迅速读完了才痛快。
写得不错,更佩服的是郑作家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俩月写20多万字如此精彩的小说,一人独占一本月刊杂志20年如一日。你说人家就只上过小学,这人跟人咋就那么不一样呢!
书灵爱书《白客》连载(我找到的这个地址第31集漏了,哪位有完整的还请不吝赐教。)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y 22,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早上打开Google,得知今天是柯南道尔生日。
柯南道尔(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生于苏格兰,学医出身,布尔战争期间曾任内科医生。一生最大成就为发明了歇洛克.福尔摩斯这一人物并撰写以其为主人公的系列侦探小说,也由此登上了我心目中的排行榜。游伦敦的时候还特地去了一趟福尔摩斯博物馆,看到数次出现在小说及电影中的221B还真是挺激动的。
特搜集以下链接几条:
柯南道尔生平简介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福尔摩斯博物馆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5,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终于在新浪读书发现了这本书的连载,迫不及待去看。
傅彪夫妻二人合著传记:印记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5,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Vintage & Classic
前几年开始流行把自己分为70年代还是80年代的一堆儿,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以此为主题的书籍、歌曲、flash、电影,动画片,网络电台⋯⋯立刻层出不穷。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去划分人群,我们做HR的是要团结全体群众的人,这么一来似乎自己就跟很多群众不战自败主动划清了界线。何况目前我发现我跟大多数所谓的80群众还是相当地合的来的。
传统并不都是对的,值得遵循的铁打也不能动,不值得的或者说已经被社会自然淘汰的就不能抱着不撒手。这就是我的简单看法。
尘封的记忆永恒的感动:70年代人记忆典藏
掀开尘封的记忆:生于70年代
动画速写之生于70年代(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