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今天我辞职了。
我一直在做两份工作,一个是早上7点到9点的清洁工,一个是9点到17点的会议主管。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让我总是转不过弯来,自然而然的一再对比也总是在明确地提醒着我第一份工作的下等。这么说吧,其实每天早上我出现在办公室的时候都是一脸疲惫(起太早困的)一头尘土(刚刚扫地吸尘扬的),甚至随着我的想像可能还有一身垃圾味儿(每天要把无数个垃圾袋扛到楼外面)。我厌恶极了这个工作,只希望它快点结束。
舍不得每周的55块工钱,所以一直在扛。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公司里搬桌子,一切服务器下岗,没法上网对我来说就意味着工作停止,世界宁静。
唉,用记事本单机排个邮件列表吧,电脑频频死机?!
既然所有事都跟我作对,干脆明目张胆地写一回,充足的理由是——你们没提供给我足够的生产资料。
我现在明白了简单的体力工作并不能适合所有人,就象清洁工的工作非常不适合我一样。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衣食住行之所以能并列成为生存的四大元素,实在是因为这些都是维持健康生命所必须的首要条件。而这之中,“行”只落得排在了最后一名,说明它虽然是必须,却还并没有那么重要。在英国,对于本地人来说,行的问题根本就不称之为问题,因为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开车,每个未成年人都有开车的成年人护送。但对于外来人口,尤其是没有车的人口,每日的出行就显然成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回想刚来的那几天,由于天天步行好几小时,我穿着运动鞋脚还起泡了。我和老公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了,来的第二周以内就比较顺利地获得了两辆自行车,于是得以逃离了行军拉练的日子。和我们同住的毛里求斯哥们儿在英国已经混了8年,有个自行车却一般只用来淋雨,自己则无数次在早上起晚了的时候梦想能在10分钟以内奔到学校去上课。我家附近到学校倒是有一路公共汽车,只是那车站在反方向10分钟路程的地方,加上等车的10分钟、车上的10分钟和下车后的另10分钟……恐怕还是行军来得痛快些。何况,考文垂的公汽比起伦敦来还有个更狠的地方,就是上车最少0.85镑交来。这个起步价格在伦敦应该是0.7镑的说。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借着一系列的缘由,利用又一个公立假日(其实只有一个周末加礼拜一一共3天而已)去了趟伦敦。
由于这是在我们着陆英国7个月又29天后第一次远赴伦敦,所以此行还是具有相当的划时代意义。而我给这一集起名叫“惊魂之旅”,一点儿都不言过其实。当你看过我们三天来的一系列经历就能深刻体会了。
行程的确定本来就有些匆忙,于是又没能如愿地订到提前14天优惠的火车票。周五晚上出发,周四下午回家才收到车票。周四晚上还要整理东西,还要准备第二天上班的一些资料,还要回复处理博客站的若干事项,还要看七龙珠……睡觉的时候已经是困得不行一睡就着了。
第二天的完美计划本来是5点下班,5点半到家,6点半做好饭,7点出门,7点半候7点40的火车。结果老公要跟老板谈的一场话由于前一个客户的废话累牍而不得不从4点拖到6点才开始……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4月7日 晴
4月8日 阴,傍晚有雨
4月9日 阴,有大风
4月10日 阴
4月11日 晴,下午转阴
4月12日 阴
于是你该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照片和录像片全是黑乎乎的了。
英国放假都很科学,这点的设计的确比中国灵活。他们除了圣诞节和元旦是固定日期外,其余全部公众假日都随年度的不同而改变,通常安排在周五或周一,让你和周末拼在一起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复活节有两天公立假期,分别是周一和周五。我又请了两天假,得以去苏格兰旅行约一周时间。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我们刚来的时候听不懂别人的英语,不是因为脑袋里词汇太少或者他们说话语速太快,而是因为那时战斗经验不足的我们对敌人的发音规律完全没有掌握要领。后经过了若干月接打电话和与不同阶层男女老少打交道的艰苦修行,我们终于略微摸到了一些门路,也由此打开了一些局面。
其实既然是叫英语,总体来说语法上与我们学校里所学相比是没有任何改变的。这就和我们汉语是一个道理——全国上下省地市县,哪能说话都一个味儿呢?除了在天安门及其很小的周边地区严格推广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以外,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各自方言。如果你不幸是一个来自北京城区的旅行者,那么如果到了河南山西黑龙江这些离开北京不算太远的地方还可以基本交流无障碍,但到了江苏上海就要开始心虚,如果到了广东福建海南岛,估计就只有瞪眼的份儿了。英国虽然没有那么地大物博,但这种地域差别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的。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英国人的一日三餐恐怕是世界上最无趣的饭了。所有人都说任何国家的饭都比英国饭好吃。我们虽然来了许久,但一没钱去饭馆吃正餐,二没机会去英国人家里蹭吃蹭喝,只好道听途说地凑起来,权当是我的经验。
在我们还和我们的毛里求斯哥们儿一起租房子住的时候他曾经给我们做过一顿英式早餐,所以我可以说这个还算是我的亲身体验了。一般来说英式早餐是很丰盛的,比较正宗的话一般要包括吐司面包、培根煎肉、烤香肠、煎蛋和茄汁黄豆等。但是天天一早6:00起来就要吃那么咸的肉的话有点受不了,所以我们把它改良成了烤面包片抹黄油蜂蜜和微波炉热好的牛奶里加入一些脆玉米片。有时候还拿面包片抹酱豆腐当馒头吃。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跟老外一起开会,我可终于算是领教过了。
今天早上上班,一进楼门就发现到处都在张灯结气球,大条幅赫然写着庆祝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所以老板在五分钟后冲进办公室时第一句话就跟我开玩笑说:气球是你弄的吧?
其实我们今天的确有个重要会议,但可不是什么科技园区庆功会,而是一个6小时的董事级会议。你要问我为什么会参加,答案是他们其实都是在“给我干活”的呀。嘿嘿……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家的概念,对于我,一直就是四个人。
上大学的时候起,我第一次在除了家以外的地方有了自己的毛巾和刷牙缸子。那时候,学校在北京,可是家在西边,学校在东边。每周最快乐的就是星期五中午下了最后一节课,饥肠辘辘地往家奔;最不快乐的就是每周日晚上背起一包衣服一堆杂物再赶回学校。本来以为终于拥有了向往已久的脱离父母和同龄人一起的集体生活,却发现回家的意义在突然之间变得如此亲切起来。
毕业后,回家住了,过两年,又开始想离开。年轻,便总是有些不太安分。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在大不列颠这个文明发达的国度里步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遍地都是狗屎,让你不仅在大街上享受个够,还能带回家发扬光大。
一次我们俩去看电影,开演后不久我和老公小声说了几句话,边上马上伸过来一只手拿着装满爆米花的盒子在我们眼前哗啦哗啦猛晃了5秒钟,意思不言自明——闭嘴!我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扰乱了公共秩序。而这些道德人士在电影结束后华灯重放时,留在所见之处的尽是一地的食品包装、空可乐瓶、爆米花碎屑——还有刚才在我们脸前面招摇的那个盒子,就在旁边的座位底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