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Cristina on Jun 7,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在英国教中文,相信不少人都干过,最起码也动过这个心思。凡是当年上大学被外教折磨过的人,心里都或多或少会憋着一股不服——哼,你不就仗着你会说你的母语么,在你自己国家根本就什么都不是,跑这儿装的跟个人儿似的。有本事咱俩说中文,看我怎么灭你!想归想啊,看着人家几千美金的月薪每天上班就是随便闲扯两句,羡慕不已。
在出国前的一年里我基本就靠教老外说中文为生。那时候倒还真没想拿这个当成出国后的职业,只是想先练练英语赚点钱而已。
来了英国开始琢磨这事儿的时候收到过一个学生,上了三次课就跑了。没钱是一个借口,他要真想学的话10镑一小时还能没有吗?他觉得这课学的没劲是真的。他是一个比较沉闷的人,不是很聪明,课后又不复习,每次上课基本都是在复习上次的内容,而且是憋半天死活想不起来,我就等着,偌大的教室鸦雀无声,课当然只有越上越困。
到曼城后还申请过中文学校的职位,无论我企图教GCSE考试班或者教幼儿园班竟然都不要我,哼,算了。
直到遇到了现在的学生托尼。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n 7,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萌生学法语这个念头其实很简单,只是源于我从小以来被都德的《最后一课》所蒙骗,相信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考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就由于一念之差与法语专业擦身而过而选择了西班牙语,在大学里选第二外语课的时候曾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不能免俗地选了英语。被管“粉笔”一直叫“翘克”的老师折磨一学期之后,第二学期干脆就基本上真的全翘课了。毕业后虽然英语通过了六级,心里还是一直暗暗认为这个成果其实与二外课没有多大关系,继而后悔当初没有利用学校的第二外语这个免费资源学会法语。本来一心想着等以后回了北京工作安定之后就再去北外或者二外报名上个兼职培训什么的。结果一个月以前,现在工作的大学突然发了一封邮件给全体员工报告夏季短期各种语言培训跳楼大甩卖40镑8周。如此的际遇加在一块儿,便成功地把我心底的这个渴望又给勾搭起来了。
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心里憧憬的是能够通过这个8周的培训实现入门的目的,然后就可以自己从学校图书馆借书自学成材了——基本上是无本万利啊!毕竟我已经熟练掌握中英西三门语言,其中有两门属拉丁语,同时还在教别人说汉语。这些对于语言学习的优势都盖在我头上,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学法语这事儿对我只能是锦上添花而绝不会成为什么障碍。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n 7,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终于又搬完了,手又糙得跟玉米棒子似的了。
本以为去年9月就是在英国期间的最后一次搬家了呢,结果那房子的中介到今年6月说合同到期就不再出租了,万般不情愿也只能再去找一个房子。既然要换房子,就想兼顾到省钱和独立的两个原则,最终搬进的这个房子是3卧室1餐厅的格局,除了我们租下一间卧室外,另两间卧室都是房东的——一间空着,一间据说他放了东西整天锁着我从来都没见过里面什么样。签合同之前的谈判真可称艰苦卓绝。房东有两人,一土耳其男和一中国女。我们之前的住户也是一对中国夫妻,他们当时是跟中国女房东签合同的,据说也谈判来着,但起码可以动之以情。跟我们签合同的时候女房东回国了,所以我们的房东就变成了这个土男:秃头加蝈蝈肚子长相奇丑无比,英语说的乱七八糟,而且挺大一人却比婆婆妈妈还要婆婆妈妈。还没怎么着呢一上来就先警告:这房子是很高级的,不许弄脏了,炒菜不许有油烟,平时不许开窗户,晚上不许留宿朋友,任何时候不许随便占用公共空间……我和老公在跟他签合同以前一共见过大概4−5次面,这些话每次他都说,而且在房租价格上使劲叫劲,10镑20镑的死不松口。最终谈定的价格还是360/月只租一间卧室,当他和那女房东随时一高兴住在这里的时候每周减10镑,并且不管他们住不住都由我们俩承担一切帐单费用。来英国也住过了3-4处房子了,只听说过房东给租户包帐单,却还是第一次听说我给房东包帐单的⋯⋯基本上每次跟他谈合同的时候我都是乘兴而来,郁闷而归。也基本上每次我都当着他的面用中文跟老公说:这人脑子进水,英语说得太差了,我讨厌他,咱们甭租了走吧。。。
最后还是没听我的,还是选择了这个房子。因为这里离我上班实在是太近了, 而且还能在房东不住在这里的日子霸占整个房子,如果再免掉council tax的话价格还算合理。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y 12,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echo的建议是对的,所以采纳了,把这篇用10分钟写成的牢骚日记稍事修改了一下,变成了第59篇。
----------
也许是我太小心眼儿了,太敏感,太不识逗,太严肃,太不合群,太⋯⋯不正常。
作为一个住在外国的中国人,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民族神经异常脆弱,特容易就被人触怒了。就在昨天下午的中文课我还跟托尼讨论了中国人和英国人对外来人口的宽容度问题。他问我:“如果我说错了话,比如错用了不礼貌的词,中国人会不会因为我是外国人而原谅我?”我说:“当然会了!别说是你不小心用错了词,就算你根本不会说中文,走在大街上迎面碰到一个中国人用英语跟他问路,他都会对你微笑、极度热情、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你。如果他自己不会说英语,他甚至还会满世界去给自己找一个翻译来。而他们通常是不会对中国人这样做的。而反过来,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英国的外国人,很多英国人觉得我们是扰乱社会治安、污染社会环境的罪魁祸首,加之我们会带来很多不良的习惯、或仅仅是由于英语不好而造成跟人交流困难等等原因,有不少英国人的确厌恶或歧视外国人。到底是地位高的英国人还是地位低的英国人会更歧视我们,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我已经被刺激过好多次了。”
总结起来,我唯一的感觉就是:英国人以客气闻名吗?呵呵,对不起,那不是给我用的。中国人客气吗?呵呵,那是给老外用的。
是的,既然我们只是在一对一地讨论,那么我说出来的其实也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当然不能代表全部。哪儿都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很多英国人是耐心和蔼、待人友善的,但他们对我100倍的好也挡不住1次歧视的目光和言语在我心里的份量。归根到底应该说这还是我太不自信的缘故吧。
今天领命从人事数据库里找出25个人的家庭地址一一拷入 Excel 表格准备做邮件合并。这些人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在同一座楼里工作。稍微有点数据库常识的人都应该会想到跟我一样的办法——就是从数据库建立一个搜索条件导出相关数据,而不是自己一个一个去查、拷、贴,那也太笨了。由于我并没有管理数据库后台的权限,我能做的只有去找同一间办公室的计算机支持部门,请他们把这些人导出到表格里。
每次当我不得不走向那个IT部的长官,其实心里都在打鼓。他们部门3个人的英语全都又快又地道,而且通常伴着比我还多的问题,根本不给我理解的空间。于是我在气焰上怎么着也先矮了一半儿。他们几个看上去成天忙的不可开交,弄得我都是到了万不得已才去求他们。其实我每天都看见他们N次到厨房烧水泡茶一聊就是十几二十分钟——因为厨房就在我的座位正对面。
而且英国人的工作习惯似乎是这样:不是顶头上司亲自交代的事是没有义务完成的,所以同事求同事好像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就更别提会有人主动说“我来帮你做点什么吧!”于是我也可以渐渐理解了上次帮两个不在的人临时付了几块钱买书的事搞得他们面面相觑的原因。而这次我的这个要求,说大不大,用他3分钟给我在后台建个查询导出就是了;说小又毕竟占用了他的3分钟时间,加上打开登陆数据库和电脑反应迟钝的时间在内怎么也有5分钟了。关键是——并不是领导让他干的,而是我这个不起眼的小兵儿。
于是我在走向他的时候就开始满脸堆笑,想起码混个“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境界。说明了我的来意,他就开始皱眉头,但还是给我导了。千恩万谢以后回到座位,我发现他发给我的这个列表里没有包括“城市”这一项。一开始我就跟他明确说了我要这些地址是寄信用,没有城市怎么寄呢?这是我的错吗?
我想一定是当我再走回去找他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太奴颜卑膝了,导致他可以开始发飙。我当然知道他全是跟我开玩笑的,可是他和对面的同事讨论说要用刀杀我,说要把我扔到窗户外面,还说了我听不懂的处罚,并认真地抓住我话里的把柄要我写下字据永不再扰的时候,我心里这叫一个不舒服就甭提了。我很想大喊:我TMD接受不了你们国家的狗屁文化,别再跟我拽英语了我说不过你!
客场的不自信,说白了还是这一条。
后来跟两个同在国外的朋友在网上讨论了一会儿,大家的劝诫都是对的。他们说无论干什么、无论国内国外,都总会有被人欺负的时候。就当现在是忍辱负重地下乡劳动了,反正早晚有一天会回国过幸福的生活。 每个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都会或多或少有过我这样的心理感受,更何况也许人家就是认为他在跟我开玩笑而已,谁知道我那么不禁逗。
我得承认,国籍、母语、习俗、人种⋯⋯这些永远是我生活在外国的死穴,不能碰的,轻微的触动也会引发我严重的连锁反应。每次发生了我认为属于文化冲突类的事情,我就使劲想在中国会不会碰到同样或类似的例子呢?我从小生长在一种很强势的文化影响下,而且我又是一个很犟的人,所以注定了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可能得到任何幸福感。我认为我对于生活的心态一直是积极的,否则也不能获得今天的这些成绩。但在外国近三年的日子里一直要小心翼翼地对付生活,我最近终于是有点烦了。
所谓的足够成熟,我想就是有一天对任何事都能见怪不怪了。当我能大大咧咧到实在没什么可以刺激到我的时候,肯定也就写不出这些生存纪实了。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y 5,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昨天晚上开始重操旧业上中文课。当我拎起那个装教材的黑提包,心里突然莫名奇妙涌起一种当老师的神圣感——或者说,是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又一个人的使命感。可能我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了吧?我总是觉得把中国告诉别人,无论是从拼音、字形还是历史、习俗,我身上都背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很可能我就是这个人了解中国的开始,而今后他喜不喜欢中国就全靠我了。
这个“学生”是通过 Chinese Meetup 网站认识的,而且是他自己主动找上门来。那个网站我在出国前就注册了,当时梦想着通过这个地方找到一些学中文的人,最好能凑够5、6个,这样我出国后就可以完全不用打别的低级工而整天清高地当老师赚钱了。因此从国内走之前我还颇费心思地找遍了几乎当时手里所有的中文学生给我写了四封推荐信。
然而从来到这里的那一天起,发现了梦想和现实的差距,立刻就把这好事儿忘到了脑后,抄起抹布水桶吸尘器老老实实干活儿。
那时候是9月,一切都是新奇的。有太多的事要从头学起了,整天都是头大得要命。9月底,寄出申请学校的全部信函;10月,赚到了第一笔超过100镑的薪水;11月,全职工作尘埃落定,生活开始平缓,于是我就知道我又得策划点儿什么了。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Apr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记得还在考文垂的时候,住了几个月后有一个朋友海归了,临走前一起去酒吧,他说出的一句话让我惊讶得印象深刻。他其实是找到了工作的人,但最终还是选择海归,他说回国的原因是觉得没法融入这里。我脱口而出:“是啊,话都说不利落。”他说:“错,不是这个原因。我的英语可以给英国人改语法错误,可我还是活得难受。”
出国的人,无论目的和时间长短,往往要面对很多困惑和难堪。它们大多数当然是由于语言上的理解障碍,但还有一些其实并不来自于语言或任何表达方式本身,而是深层的文化冲突甚至对抗。
住在英国两年多,我发现自己在不熟悉的场合已经变的越来越沉默。新的工作、陌生的聚会、甚至只是跟人第一次通电话,我已经不知道要如何打破冷淡的第一印象。不是我不想,而是我很恐惧如果按照我一贯的热情做事会导致何种结果。
记得第一次参加单位的电脑培训,进了休息室看到有一群人在等候,我就随意地问了旁边一个人这里是computer training?他们笑了。我当然知道我是在说废话,但一是为了确认,二是为了用我的中国人方式没话找话跟人套瓷。很明显地,哪个目的也没达到,还被人看了一把热闹。唯一得到的是一个教训,今后再也不会在类似场所主动跟人去套瓷了,爱谁谁吧。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16,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NHS就是英国的医疗系统简称,全名叫National Health Service。每个英国公民和持停留一年以上签证的全职学生与其家属以及持工作许可、移民许可、居住许可⋯⋯总之一切要在这里停留超过一年的人,理论上讲都要在这个系统里注册,然后可享受其免费医疗福利。
听着特诱人是吧?尤其是目前国内新闻大篇幅报道医院怎么黑怎么看病难怎么赚钱不眨眼的时候,这个免费二字听起来简直让人无限向往。然而这个系统由于过于庞大和管理不善,其运行受到了诸多因素的深远影响而变成了今天的恐怖局面,甚至成为很多英国人移民海外的理由之一。
我们在第一年刚来英国的时候那次NHS注册还算相对顺利了,只需要找到我们居住地隶属于的那个诊所,然后去办理注册手续就可以。由于老公是全职学生,我们就在他的学校里诊所注册了。那里有4位医生(我不知道是我们这个组有4位还是整个诊所就只有4位),我和老公都被分配到其中一位的名下并得到一张粉色的卡片。
不久后我就真的生病了,不算严重,但鉴于注册了这个免费的看病系统,而且就在学校里离家又不远,抱着三分治病七分好玩的心态照着那张粉卡上的电话打过去预约。对了,忘了提,看病是要提前预约的,而且必须是工作日,就是说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只要不是在家待着没事儿干的人,看病就必须得请假。这次我还算幸运的,约到了3天以后。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14,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下午那个比我还新来的领导又叫我去开会,而且是单独。鉴于他一向就喜欢找人开各种会,我还以为他毒瘾又发了不开不爽而已。见他拿了我几天前填好给他的8周试用期调查表,我又理所当然地以为这个会是关于我的转正问题或是例行的试用期交流总结等等。
把我带到面试时候去过的那个小黑屋,关上门,他开始说:“怎么样啊最近?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我于是按照想好的回答滔滔不绝地开讲:我觉得我目前工作得很顺利啊没什么大问题而且经常得到很多同事领导的帮助还开始上了电脑课考ECDL证书有个别时候我是曾经觉得时间没填满有点无所事事所以我有时候去帮别人做事有时候自己上网学习什么的不过这种情况以后应该不会再有了因为我的自学课程已经开始了⋯⋯
他说:“恩,是啊,Carly离开的确给我们很大压力,以后你会变得很忙的。”
我晕死,大脑立刻停滞!什⋯⋯么?Carly要怎么着?!
他变得比我还惊讶,涨红了脸说:“啊?她没告诉你吗?”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我狂喜欢玩的一个电脑游戏叫《模拟人生》 。
游戏是美国人的作品。完全按照真实生活场景及需要设计开发。当然了,不可避免地,一切场景及用品都是按照美国的生活场景和习惯制作的。
当我们来到英国,才发现为什么媒体老把美英列在一起。
这里的生活方式,环境用品,一切一切,都跟游戏里的太象了!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真实与虚幻,觉得自己就象是游戏中被人操纵着的人物。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an 8,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自从来到英国,大大小小的工作得找过不下100个了。当然成少败多,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的确积累到一些找工作的经验。
最最最初应聘的第一份工作是清洁工,但并不是我后来做过的那个,而是一家屠宰公司的清洁工——我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它的名字叫Aubrey Allen。当然了我只是去清洁办公区的,要让我清理杀猪场还不如直接杀了我得了。当时还要我填表面谈弄的特正式,后来第二天发了一封信给我告我你在这次应聘中没成功!NND我简直肺都气炸了,就算我刚来英国英语不怎么会说吧,就算我没有他们本地的工作经验,可是再怎么笨总不至于连个扫地的也做不了!这件事在当时很是打击我的嚣张气焰。不过好在刚来的时候做足了心理准备,所以总是会为自己做好最坏的打算,什么样的恶心事儿也都忍了。
过了两天,去应聘了学校图书馆的清洁工作,从此一做七个月直到被人诬告后愤然辞职(详见《英伦生存纪实之十六——我的骨气》)。那个工作并不需要任何工作经验,只要能听懂简单的讲解然后照着做就可以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