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Cristina on Aug 3, 2006 in
All Articles,
Cats & Dogs
幼猫的检查:选择幼猫时可要三思,猫的平均寿命为十五年,因此健康的猫将为你节省不少医药费。
选哪只
初看上去,一窝小猫长得一样。仔细观察后你才知道哪只充满活力,哪只害羞、胆怯。观察幼猫的玩耍,注意其体力是否充沛,是否跛足。
如何分辨猫的性别
幼猫的性别很难辨认。抬起猫尾,观察其肛门以下部位。雌猫的阴户接近肛门;而雄猫的肛门、睾丸(黑色隆起部分)及生殖器之间相隔较远。
屁屁检查
猫的后部应保持干净。轻轻抬起尾巴,观察是否有腹泻等症状。
耳部检查
幼猫耳部应保持洁净干爽。若有黑色蜡状物,或幼猫有抓挠行为,则耳内可能有寄生虫。切勿将任何东西伸进耳道。
眼睛检查
双眼明亮而无分泌物是幼猫健康的表现。检查幼猫是否有第三层眼睑。
鼻子检查
鼻子应光滑、微湿,鼻孔内无分泌物。注意猫的呼吸,若呼吸不均匀,则可能有病毒感染。
口腔检查
掰开猫嘴,观察牙龈是否呈浅红色,有无炎症,牙齿是否洁白,呼吸是否有异味等。
腹部及皮毛检查
腹部应浑圆而不过大。将幼猫举起时应感觉到它比看起来更重。皮毛应光滑、柔软和富有光泽。分开毛皮检查是否有寄生虫或脏物。
转自海网宠物之窗
Posted by Cristina on Aug 2, 2006 in
All Articles,
Work Life
看了这篇文章,愤青可能幸灾乐祸,我却深切地体会到文中所述的一切无奈和悲哀。今后海了龟如果我有老外同事,我一定会善待他们。
**********以下转自文学城**********
北京正成为一个日趋国际化的都市。许多外国公司在华设立办事处、创建工厂并派出代表,自然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工作和生活。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文化和语言的兴趣愈发浓厚,因此,在中国的大学和语言学校里,我们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外国学生的身影。
在与当地人交流时,我发现,多数中国人认为老外在中国的生活优越——高职位、高收入,住着最现代化的公寓,子女在最好的学校读书,甚至生病时,也只会去那些最好的医院,在那里享受比普通病人更好的治疗。换句话说,老外的中国生活简直像在天堂里一样!
不可否认,我们在中国生活确实有优越感。尤其是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工作机会很多,薪水也很高,当然你必须足够优秀。中国的管理者们都经过良好的培训,才干兼备,那种单凭“你是老外”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
和在本国相比,中国的吃、住、旅游的费用都相对较低,许多外国人能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我们只需回国后坐一次出租车,就会很快发现自己在中国的生活是多么富有和奢侈。
除此之外,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许多老外在中国的生活并不愉快!他们想念自己的祖国、家人和朋友,怀念家乡的食品和过去那些爱好。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Aug 1, 2006 in
All Articles,
Love,
Vintage & Classic
老公飞速地看完了我的上一篇写童年的作文,阅读速度比我还快,然后不满地说:怎么没我呀!
于是答应单独写写我和他的童年和少年。
我们俩有共同的童年和少年,但并不算青梅竹马,因为我们俩小时候的作为是让任何人想破脑袋也联想不到这俩人将来会是一路货的。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很奇妙,这样才叫人生啊。
我们俩当年是同一所小学同一个年级的同学,但并不是同一个班。我是一班他是二班。印象里我们两班除了一些不太重要的课程是全年级统一一个老师教以外,其他主课的老师都不是一个人,所以听到他们班的消息也挺少的,井水不犯河水。那时候全年级一共就三个班,三班还是由一二两班后来临时抽调同学组成的,可见那一届的人少了。记得我们下一届一下就变成了五个班,给我们吓的。
我们小学时候人都朴实,也没什么心眼儿,就知道傻玩,所以现在能回忆起来的事已经不多了,看着毕业照连同学名字也叫不全了。我小时候属于浑身放光型儿的,在学校里基本上无人不知。每周一全校升旗仪式唱国歌是我指挥,每天中午课前红领巾广播站是我读稿子,每年各种大小级别的文艺汇演我除了担当报幕还总得在其它节目里露个三四脸儿——感觉这学校没我就得塌了一半儿。而我老公相比就是默默无闻型儿了,对他唯一的印象就是学校合唱队唱一首什么关于小马车的歌,我指挥,他负责在歌曲开头喊一声响亮的“驾”。其他故事全是后来结婚后慢慢听他提到才搜罗出来的,比如他小时候语文学得不好,我能得100分的百词测验他才得50分——这个在当时也算正常吧,男生似乎对这种要愣背的项目没有学得好的——但直到现在他还经常提笔忘字或者一通胡念,把我这个二把刀的中文老师气得都没话说,想必就是当年不好好学习留下来的豆腐渣工程。他那时候在班里的一个好朋友,后来也是指引他一门心思考到英国的人,并在英国和我们互相帮助了不少。他的另一个好朋友,还参加了我们的婚礼,是当年我们班数学老师的儿子。等等等等。
当我们在晚饭桌上偶然提到这些,总是笑得一塌糊涂。还是那句话——在当年,这两个完全没有交点的人,有谁能知道今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呢?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31, 2006 in
All Articles,
Vintage & Classic
在天涯里看到一个帖子,是一个MM写自己小时候怎么像男孩子一样调皮的一些小故事。看得我兴起,也想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记下来,省得以后老了全忘了。
她是小城市长大的,还住在铁路边上,有很多关于铁路的特定故事背景。我可没有。我就是在北京西边近郊区的军队大院里长大的,虽然搬过三个大院,但应该基本上是围绕王朔写的《看上去很美》那帮孩子的那个地区来回转悠。我小时候军队电话都是免费的,过年过节家里的吃穿用度也经常有单位发,而且“军事禁区”都有解放军挂着枪站岗,闲人免入,这些就造成了我当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过于美好,觉得生活资料都来得挺容易,而且没怎么见过犯罪什么的,觉得院儿里出没的叔叔阿姨全是我爸同事,朋友也全是这些同事的孩子,所以警惕性极低,什么偷东西入室抢劫都跟我八杆子打不着。
小时候住的第一个院儿应该也就是我们家在北京的第一个家吧,那时候叫11楼,是两层的筒子楼。我们家在二层最头上一间小屋。做饭都是各家在楼道里支炉子用煤气罐,一层楼里有两个公用厕所。楼道尽头有一阳台,楼道中间楼梯那儿有个小空地。印象里那时候我的朋友似乎有四、五个小孩(或者更多,不记得了),年龄相仿都是差不多同年上学的。
上学之前上了几年幼儿园,就在离我家下楼走路200米的地方。幼儿园里老师有好有坏,有美有丑。不记得我喜欢哪个老师,就记得特怕一个大花卷儿(头发烫的特别卷,在那个年代有臭美之嫌)。大花卷儿平时老是特严肃的表情,训起人来毫不留情,小孩儿基本上都怕她。她一到夏天喜欢管小孩儿要桃子吃,老是问同一个小男孩要,这个小男孩也每天都给她准备一个装在兜里,她一要就掏出来给她,看上去两人关系甚是亲近不拘小节。于是我有一段时间也天天在兜里装一个桃儿幻想着哪天她问我要我就可以拍马屁了,但是她从来也没管我要过。
上幼儿园每天主要就是讲故事学唱歌跳舞什么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特不爱去,一去就哭,老想回家(可能跟恐怖的大花卷儿有一定关系)。最喜欢就是我妈哪天上夜班,第二天白天在家倒休我就可以不用去幼儿园了。有一天我妈在家但还是把我送幼儿园去了,我就趁自由活动时间偷偷跑回了家——反正幼儿园离家只有200米,每天走来走去这点路闭着眼睛我也找得着。没过一会儿老师到我家抓我来了。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不过想想那时候老师心理素质也够强的了,上着班孩子愣给弄丢了。这要搁现在这老师还不得自杀去了。
在幼儿园里我还算是个尖子生,老师经常让我站在前面带领小朋友数数,就是我数一个他们跟我数一个。先从一数到一百,然后再数从一到一百的单数,然后从一到一百的双数。每次都是我,后来都给我弄烦了。唱歌跳舞我也是班里的骨干之一,不光在这儿学,回家还接着表演。那时候没听说过DV,我妈很前卫地给我用录音机录下了很多唱歌和念歌谣的片段,能听出来我在里头又唱又跳踢得木头地板稀里哗啦的,也不知道我家楼下住的是谁那么倒霉⋯⋯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31,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很不错的,值得一读。
第五大道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31, 2006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上次智齿发炎后预约了拔牙,今天到日子了。
正好还碰上大姨妈了,去之前就想:今天会不会流血流死啊?带着疑问上网一查,不得了了,几乎所有人都建议经期禁止拔牙,因为凝血功能降低真的会多流好多血哦!吓人呢。。。可是这个日子是我千辛万苦才预约好的,病假也已请,如果今天废了就不知道又要什么时候见了,去总归还是得去的。
来到前台,第一句话说我预约了今天的手术,第二句就问了这问题,那姑娘甩甩飘逸的头发说:没事儿,请给我坐会儿吧(她说的真的是 Please take a seat for me)。
给她坐了半个小时,被医生传唤。男医生?!可我还是硬着头皮又问了一次,他一脸困惑的样子,似乎这辈子第一次听说这事。我说:那算了,你是医生你看着办吧。
然后他又举着一个大夹子例行公事地问我一遍有无心脏病,有无药物过敏,有无呼吸系统疾病等等,并告诫我拔此牙可能有5%的几率引起下唇及一侧舌头神经几周无知觉,0.1%的可能会永久瘫痪。我想,如果真没知觉了也挺好,起码不知道疼了。很搞笑的是我跟他说我青霉素过敏以后他居然问我如果用了青霉素会怎么样,我说我没试过啊。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31, 2006 in
All Articles,
Portrait
当年(其实也就是去年了)毕业时候全班第一名的徐同学,如今当老师了,还是亚太HR首脑论坛的讲师,谁有这本事?!哼~
详情点击这里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29, 2006 in
All Articles,
Books,
Work Life
刚看完一本《撒欢儿职场》,幽默的京味儿加蕴藏的哲理,无论从管理还是被管理的角度均值得一读。
白领女性职场快乐兵法:撒欢儿职场(新浪读书)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28, 2006 in
All Articles,
Journal,
Work Life
早上领导走到我面前郑重地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我说:啊~~~
她说,是前一个多月以来我们整个部门一直在奋斗的一个应于8月1日启动的改制项目——就是把原有的工资级别全部打乱重排了一个新的级别表,并把全学校3000多员工每个人都按照此表重新评估了一下,然后给每个人发一封信说明新的级别多少钱、多少天假期、多少小时工时等等,有的人涨钱了,有的人却跌了,所以由此引发了很恐怖的上诉和咨询大潮——现在由于昨天跟工会谈判破裂,废了。
这个项目据说是全英国都在实施的,但各单位又要跟工会协商后统一制定标准云云。我不明白这里面到底都牵扯到什么样的利害关系,只知道这玩意儿把HR部门祸害得不浅。所有面试、合同、续签等等一切涉及到薪酬的手续全部烦琐了n倍,年假更是几乎无从算起。很多未发的信函由于需要领导的层层审核而积压在手里,每天电话被打爆有一半都是关于这件事。原本的合理秩序全部被打乱,一件事全部变成好几倍的工作量。好不容易眼看着8月1日就快到了,心想一旦开始了也就应该慢慢步入正轨了,这样一个决定劈头压过来,唯一的结果就是前面的劲全白费,而后面又要开始恢复原级,组织善后。因为对全体员工来说,新级别调整后还是工资福利上涨的居多,这样等于大家都在盘算着8月发薪能多多少钱,多出来的几天年假可以去哪儿玩的时候,一个通知发下来就轻轻松松把这一切都取消了。更不要说看到新级别薪水才来参加某些工作面试的人和为了新级别的薪水而已经从原单位辞职的人!
于是,HR义不容辞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捣浆糊工作——安抚善后调解平民愤。却不知道我们的愤怒和浪费的精力有谁来补偿呢?正好这周同事休假,一个人干两人活,还赶上这么个倒霉当口,我已经连续两天下班回家后头疼得要死了。
而且,这个项目并非是撤消,而是暂停。工会的谈判还要继续,期望在圣诞节前能再玩一遍。
这是具有百年资本主义人力资源管理商业运作基础的英国大城市里正规的国际化大学人力资源部发生的真实事件。所以以后中国一个成立两天的小私企里再遇到决策和执行混乱的事故请不要叫唤了,天下单位一般黑。
Posted by Cristina on Jul 28, 2006 in
All Articles,
Journal
两周以前跟对桌的头儿聊天说起视力略有下降的问题,她当即抄起电话就给我预约了一个 eye test(视力检查),是学校免费为员工提供的,如果需要配眼镜还会提供部分眼镜钱。今天收到一个确认函,说已经帮我跟UMIST约了,但还要等UMIST再打电话给我确认日期和时间。
我倒不认为我已经到了需要眼镜的地步,只是玩ZUMA玩多了眼睛干巴儿就模糊呗。只要不上班干嘛都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