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旅行照片发布

Posted by Cristina on Apr 28, 2007 in All Articles, Images & Videos, Travels

从回来又一直乱忙,昨天誓死一直弄到大半夜终于做完了。这次只带了照相机,没有摄像,所以想尽量从几千张照片里精选一百多张真实场景再现,真是不容易啊。。。

照片做成PowerPoint播放文档,愿者请在下图上点击右键另存后观看:

 
11

又实现了一个人生梦想

Posted by Cristina on Apr 26, 2007 in All Articles, Handmade

我有缝纫机啦~~啦~~啦~~啦~~~

谢谢老公,谢谢家人,谢谢送货上门的小伙子,谢谢CCTV, MTV的支持~~~

迫不及待就咣咣咣了一下午,缝了两个沙发靠垫和遥控器套

还测试了绣花针迹功能,不过控制得还不熟练,绣得不均匀

但以后终于可以告别手缝的旧石器时代了,哈哈!:D:D:D

 
2

寻人启事 zt

Posted by Cristina on Apr 24, 2007 in All Articles, Mixed

转自青青的博客

秋水伊人的BK地址如下:http://blzqdhd.blog.sohu.com/42288945.html

亲爱的博友,如果你的博文可以迟一天发表,那么请你转载一下吧,如果你也是母亲,或者父亲,请你理解一下丢失宝贝的心情,写到这里,我都想哭了,朋友们,请转载一下,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此消息,那就多一点希望,孩子就会早一天回到妈妈的怀里.
朋友们,你可以用任何形式宣传此消息,只要把这张照片在你的领地向你朋友展示,孩子的爸爸妈妈会感激你的.你的一点善意的帮助,会给伤心的孩子父母带来莫大的希望和期盼.

在此,特别呼吁各圈圈主的支持,拜托各位.

寻找彭乐

彭乐这孩子,是我的好朋友彭爱国的儿子.
3月13日彭乐在黔城失踪了.
任何语言都不能形容他父母的伤心与焦急,用了任何可以用的办法,还是没有任何音讯.
同为父亲,我能理解好朋友的痛苦,可是我找不到话来安慰他.
在茫茫人海找个人和大海捞针差不多,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
把他的照片发上来,希望各位博友多留意下,如果看到了,请和我们联系!
提供真实线索者当面酬谢人民币十万元!
联系电话:
许剑锋 0745-6881688

 
15

北京海龟生存纪实之四——西南三省五市行

Posted by Cristina on Apr 23, 2007 in All Articles, Back to China, Travels

好像是从归国前半年开始,我和老公就一直憧憬着回国的旅游计划。从买好回国的机票,一切策划就渐渐明朗起来。直至春节后,我们甚至作出让很多人第二次大跌眼镜的暂不找工作的决定,仅仅是为了回国后就能享受拔脚就走的潇洒。

可能是在英国憋得太久了,两人都对美食情有独钟。而在中国提到美食,就不得不首先想到四川。所以成都被我们列为当仁不让的旅游第一站。

忙完回国最初的一切安排,终于踏上赴蓉城的火车,心里却没有当初想像的激动。回国二十天一直在奔波劳顿是一个原因,其它的可能就是对旅游的恐惧。毕竟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换个床我就很难睡着,更别提卫生、饮食、水土等诸多不惯。从北京到成都的火车票出奇地难买,好不容易才凑齐4张软卧票,26小时的车程竟然在旅途第一天就赫然留给我18个跳蚤咬的大红包作纪念,爆痒痒又不能挠,真是极度考验我的意志力。我们的旅行计划一共有15天,我有点对未来没有好感。

抵达成都后对这个城市第一印象还不错,城市清洁空气好(起码是比北京好多了),仿古建筑比比皆是,整整一条街的大红灯笼挂得人心里亮亮的。迫不及待地奔向小吃街、扛着刚买的单反到处拍照,很快乐,几乎忘了一身红肿的大包。

第二天一早误打误撞免费逛了逛旁边的武侯祠,上午来到杜甫草堂喝了喝茶,中午又到最正宗的陈麻婆店吃了吃饭,下午再到春熙路逛了逛街,顺带吃到了17种成都小吃,晚上还到琴台路看了看茶艺表演。极端丰满的一天,一上来就累个半死。又发现了成都的一大特色就是自行车小摩托极端疯狂地满天飞,什么红灯,什么人行道,跟他们全没关系!过马路吓人的说。晚上8点跟王潮的朋友约好在公司见面,见到了一帮以前隔着大洋成天打电话却素未谋面的同事,总算是又完成了一个心愿。

接着跟旅行团展开了乐山峨眉山二日游。我跟国内国外各种旅行团出游也有好几次了,加上自己以前的工作也是多少跟这个有些联系的,所以大概有个心理准备。不过当住进一个脏不啦叽的旅馆,吃着跟猪食一样的团餐,并被忽悠着不得不额外参加一些自费项目的时候,心里还是不太爽的。万万不该的是我们选择的这条“精品路线”被端端正正地笼罩在佛教统治之下,而我又是一个守不住阵地的人。

Read more…

 
17

北京海龟生存纪实之三——少不了的“反文化冲突”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27, 2007 in All Articles, Back to China

回国已经有10天了。早在回来之前和刚回来的最初几天,我听得最多的除了“工作找好了没”就是“小心啊,你会有很多不适应”。甭管是出过没出过国,出得时间长还是短的人,一概认定我会不能适应回国内的生活。

是的,你在中国的南方住了三年多,突然搬到北方恐怕也会有诸多不便吧,何况是彻底改变一种生活模式。有一些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不适应,但我相信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慢慢蒸发。至于我头脑中一些永远不可逆转的改变,只要憋着不告诉别人就可以了。

比如过马路看哪边的问题,我相信很多从英联邦国家回来的人都会有这个烦恼。好不容易习惯了靠左走,突然改回来总觉得满街车都在逆行。尤其拐弯的时候眼看着自己就拐进逆行方向了,很是担心不已。

回来后的第二天我站在人行道上浏览书报亭的当期杂志,一辆汽车在旁边按喇叭按了一分钟我愣没反应过来是按我呢。回头一看车头已经快顶着我腿了,赶紧跳开。自此以后发现很多地方的人行道其实并不是只有人行,我一走路似乎就走到了一片自行车或机动车里,老挡着别人路。

由于到处办理各种手续,接触到一些政府单位的服务人员,可以明显感觉到没有从前在英国的礼遇了。从机场入境的海关检查开始,到后来办理免税车的北京海关,开手机的中国移动,再到办理驾照的车管所。也不是说他们的服务态度不好,只是感觉语气和表情均比较冷淡。相比之下商店里卖电视的就热情多了。不过总的来说办所有事的时候从语速到办事速度都利落多了,也许是因为大家都说中文的缘故吧。

Read more…

 
11

北京海龟生存纪实之二——手机驾照得手记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25, 2007 in All Articles, Back to China

回国后要忙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开手机和驾照。在现代的北京没有这两样几乎是无法生存的。

老公的手机走之前办了停机保号,但是办的时间不够长,在两个月前自动悄无声息地又开通了,谁都不知道,所以莫名其妙就欠费停机了。而我的手机卡在上次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办理消号,所以两个人都没有在外的联系方式。当我们在外面的时候,不仅别人找不到我们俩,连我们俩互相也找不到对方,很是痛苦。于是在回来的第二天下午就去电信营业厅企图开户。先去了离家近的一家营业厅,一问说欠费的要到附近的一个较大的营业厅去办理。奔到那个营业厅一看,哗,好像菜市场,似乎有一万多人在排队啊⋯⋯硬着头皮问取号的这要排多久,答四五个小时吧。。。我晕,北京的人可真多啊。

无奈只好第二天一早再来。由于第二天本来的安排是办理免税车手续和咨询驾照恢复问题,所以先去了这些该去的地儿以后发现已经身处朝阳区,那就干脆去北京的中国移动总部吧。选号开户一站完成,还是很便捷的,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了。也许因为已经是工作日大家都上班了吧。当开户的小姐问我家里固定电话号码说一周内要确认个人资料时,我说家里白天不一定有人。她又问那单位电话呢?我说没单位。她很错愕地看着我,我笑了,指着她手里刚从公安局传真过来的身份证信息说:你看,我身份证都是昨天刚办的,照片也是刚照的,我没单位,没手机,什么都没。我看她简直快疯了,只好记下我的地址准备邮寄信件确认。

手机卡都办好后迫不及待给家里人都打了电话,终于有手机了。这时候才感觉自己在渐渐回归到正常的人群中。

Read more…

 
15

北京海龟生存纪实之一——拜拜,英国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18, 2007 in All Articles, Back to China

从今天开始,我的世界再次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全新的日子又一次开始。特此开创新的系列,记录生活、分享喜乐。

************

我日思夜想的一天,终于在今天早上睁开眼睛的时候来到了我面前。

今天就是我们飞离英国的日子。

由于我和老公都一直上班到本周,所以行李寄运、二手物品转让等等是早在两个月前就在悄然进行的。前天才开始大规模装箱,一早起来已经是真正家徒四壁。起床后穿戴整齐,把全体被褥等卷吧卷吧扔了;洗漱打扮之后把所有牙刷毛巾肥皂盒也扔了;直至吃完方便面早餐以后连锅碗也不用刷也直接进垃圾桶了,我们离开这所房子的时间就终于到了。

朋友小虾和三妮儿来送别,把我们的大箱子小箱子都搬上车,竟然发现基本上快没有坐人的地方了。我们本来的计划是不麻烦任何人,自己打车加火车去机场的。真正搬了之后才发现,如果不是他们当时坚持一定要来送,恐怕我们俩还真得脱层皮了!再次隆重感谢二位的鼎力协助!

到了机场,行李托运时还发生了狼狈的小插曲。由于太久没回过国了,尤其在伦敦遭受恐怖袭击之后,各大机场航空公司的规定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看看四周排队的人群里似乎只有我们俩毫不知情!总之就是以前想出来的占行李限重的便宜那些方法遭到了重创,分析来分析去我们似乎除了放弃一些东西别无他法。我想来想去都很痛心,因为哪件都是宝贝全舍不得扔。想着想着就排到了我们托运,果然一称几乎每个都超重。正在烦恼之际,柜台小姐给出的合理建议差点没把我们俩乐疯了——她似乎不在意托运的总重有多少,而只在乎带上飞机的手提行李必须限制在一件这唯一的标准。于是我们按照她说的把超重的箱子匀几件到别的行李,并心痛地把装了游戏机和瓷器的一个箱子交运了以后就轻松过关。

住在曼城目前唯一的北京朋友还特意赶到机场来送行。

老公顺利通过安检,而我走过那道门的时候警报器竟然响了,我被人浑身上下摸个遍(当然是女人,呵呵)不说,还要我解皮带,脱鞋。哎,英国给我的最后纪念,就是疑似恐怖分子。

飞机加速腾空的瞬间,我已经离开了英国的土地。这个时候人似乎总是伤感的。我想起不久前读过的《墨迹》,曾子墨写道她坐在飞机上离开她生活工作了六年的纽约回国时百感交集,而我虽对这个地方深恶痛绝,到了临走也终归不免回忆起告别的一幕幕。离别是伤人的,但如果这个时候叫我别走了再回到那个地方上班去,我肯定会立刻晕倒。所以我很坚定地知道我们俩的决定正是自己想要的。

曼城到慕尼黑段的航程有两个小时,和老公聊聊天似乎很快就打发掉了。德国的机场一般都是宽阔明亮,店铺林立。到处闲逛逛,拿笔记本看看电影就帮我们度过了等候转机的五小时时间。我们在德国机场的免税店里给家里买了两瓶英国酒,又给自己的旅行磁贴收藏增加了一个藏品。虽然没有签证不能出机场,但也蒙自己算是来过一回慕尼黑了。

九个多小时的跨国飞行还是不舒服,不过毕竟是跟老公在一起所以还没有以前那么难熬。回想起来我们俩有限的几次回国竟然都从没一起坐过飞机,除了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是这最后一次回去的时候了。还是两个人有说有笑比较好玩儿啊。

以前我坐过汉莎的航班,所以知道机上一定会有中国乘务员,但是没想到有三个!机舱门口已经赫然摆放着各种中文报刊杂志,我欣喜若狂地在三年后第一次看到了久违的《读者》,所以立刻和每个人的第一反应一样——扑上去抢一本!

来送我们的朋友说在飞机上可以无线上网,我还跃跃欲试准备在三万英尺以上MSN一下的,结果不知道她坐的什么航空公司航班,我这个反正是没连上。

在北京的海关入境,我没有上次回来那种激动了,不过很高兴地看到海关开通了很多个中国公民通道,而外国人不得不在三个窗口排起了长队。以前看过文章批评外国人无论在他们的本国还是中国都受到比中国公民太多的礼遇,这回平反了。

我和老公的家人全体出动来迎接我们,还买了一大束鲜花。不过我当时没顾上激动,还沉浸在箱子丢了的担忧里。我们托运的五件行李只收到四件,一个最大的箱子不见了。里面装的全是老公的衣物和我们买的各种珍贵纪念品啊!可怜他回来都没有什么衣服换,而且专门收藏的游戏、电影、旅游纪念就这样全都不翼而飞⋯⋯希望这只是临时的差错,明天等机场电话。

总之除了目前还少一个大箱子以外,一切还算顺利。我们就这样带着三年的回忆和朋友同事的嘱托,从刚刚熟悉起来的地方再次奔向了未知。对今后生活工作的茫然是和三年前初到英国时感觉差不多的,似乎一切已经脱胎换骨正在从头开始;而不同的是三年来对自身能力的充实和熟悉环境的支持在此时给了我们更满的自信,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创造比过去更好的未来。

再见,英国。你好,北京!

 
7

曼城的最后一天流水账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15, 2007 in All Articles, Journal

从昨天开始我就在收拾箱子,不过老公还是全天上班一直到昨天晚上,所以今天才是真正意义的行李打包日。一早跟国内的朋友联系过换汇的事,上午去邮局给房东买了信封邮票准备日后转寄给我们的邮件,本来早下定决心不带什么礼物了,最终还是又去超市买了40多镑的各色巧克力。超市今天似乎第一天实行自助结帐,虽然还是有工作人员从旁协助,我还是自己当了一回收银员,估计这种工我这辈子不太可能会打,所以也就在这儿体验一把得了。

中午又去银行把家里翻出来的硬币都给存了。昨天晚上两人数了好半天,家里不知不觉攒的现金光是硬币竟然就有快100镑了!这要折合人民币就已经1000多块钱了,能想像么——1000多块钱的钢蹦儿。。。

接着去太湖吃最后一次午间点心,两人跟饿狼似的点了8份。撑死我了。席间见到两个14人座的临桌坐满了两桌老外,其中一桌也是全都单点的点心、炒面什么的,那筷子用的比我还溜儿。服。我还以为老外吃中餐除了自助就只能点餐馆给配好的套餐呢,三年多了还真没见识过这么猛的,最后一天才见着。

回家又拼命塞了半天,总算把该塞的全塞进去了。垃圾扔了好几趟,昨天整个小区刚倒空的垃圾箱又被我们俩装满一半儿。收出来最后送非洲难民的衣服又装了整个一大号垃圾袋,还有一大堆鸡肋厨具和小用品什么的全扔在墙角等着送人。电话线明天早上7点就要切断了,所以今天晚上要趁乱继续疯狂下载我的Lost。

北京,我回来啦~~~

 
16

既然要秀就好好秀一下 :)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13, 2007 in All Articles, Journal

呵呵,除了很多人请吃饭以外,这些都是临走前收到的礼物:

这是跟我上中文课的学生送给我的曼彻斯特画册,全是曼城大街小巷的照片,他说帮我记住这个城市。

还有他的一个画家朋友的画,我虽然没去过这地方,但他的心意已经收好了。回去会挂在我们新家的书房里。

Read more…

 
7

生命中的第四次重大辞职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12, 2007 in All Articles, Journal

第一次在北京,一家公司从毕业进去一直工作了三年半,跟着老板从头创业,发展壮大。虽也经历了不合、指责、无奈,但最终互相留下的感觉仍是亲如一家。那里结识的同事,也成了终生的朋友。

第二次在考文垂,从偶然的机会得到三周的兼职秘书后来转成了一年的会议管理。事无巨细全部亲自操办,学到了很多在英国做事和筹备大型活动的宝贵经验。中间回国签证一去就是一个月,临走时留下个还有一半没完成的烂摊子,老板还是照样组织买花、送卡片,并亲自讲话送别。感动得一塌糊涂。

第三次在市政府,虽然只工作了非常无聊又不招人待见的三个月,但走时还是收到了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心里仍有过意不去。

第四次,工作了14个月,从狂热到冷漠,到最后恨得咬牙切齿看什么都不顺眼能不上班就不上。但今天他们把我围在中间发表感言,还送我各种一级漂亮的珠宝瓷器,每个过来狠狠拥抱说我的灵巧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的光明,以后每个圣诞节和中国春节肯定都会想念我。我都尽量不让自己去深想,只是使劲继续微笑点头。回了家,我现在真的有点想哭了。

Copyright © 2025 Cristina的地盘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Laptop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