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6, 2007 in
All Articles,
Journal
我觉得我是一个乐观的人。
海龟回去后不招人待见我是知道的。我想我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因为说你是洋鬼子,你又没有真的那么洋,学术可能是混的,工作经验都是不上路的,英语也许并不比国内的尖子好。说你不洋,你又毕竟比没去过的人见识多那么一点点,动不动就说”兄弟当年在英国的时候”如何如何。是的,我也讨厌这样的人。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努力了解中国的发展和潮流,尽可能地贴近祖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说话决不允许自己中英文掺着说,连发生在英国的新闻也全是从中文网站上看到的。但我仍然可悲地发现我可能从头儿就被国内的朋友在脑海里排除出中国了。
几年来,我已经感受到越来越多次和别人的不和谐。体现在MSN上聊不了几句就突然开始争论,或者沉默,总之是话说不到一处去了。可以畅谈的朋友似乎越来越少,我很惶恐,但不知道这是否是我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小心眼儿,郁闷了就把这人黑了。后来郁闷习惯了顶多也就不理他。再后来还有让我郁闷的事就只能假装没看见,我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着了。但凡我要为自己辩解几句,那可不得了了,不是被冠以”你这人怎么那么爱钻牛角啊”就是被定义为”你这人怎么那么爱生气啊”。
听说我在国外,别人问:不回来了吧?我郁闷。
听说我上完学了,别人问:非花那么多钱到外国学这p专业有什么用啊。我郁闷。
听说我找到工作了,别人问:发大财了吧。我郁闷。
听说我要回来了,别人问:回国工作可不好找你知道吗?房子车子都很贵的你知道吗?我TM郁闷死了。
谢谢你们关心我,可我怎么就老觉着这话里话外透着挤兑我劲儿的?
我是中国人,在中国活了二十几年,马上还要回去接着活几十年。我是从小学中文,吃米饭长大的。北京哪条路变成单行线了我是没法儿知道,非得回去到那儿溜哒溜哒才能知道,可是北京人都是怎么活的我还是见过的。
我其实完全可以做到在聊天中一发现有要争论的苗头就闭嘴,可是有时候就不甘心。可能还是没有足够成熟吧,老想着替自己平反,然后越平越反。而且我担心老保持沉默的话早晚有一天又会落得别的罪名:出国出时间长了中文不会说了。
请你别再教育我了。回国好还是定居外国好,你没有替我发言的权利,因为你不是我。我也不用你替我的决定去承担后果,所以也不用你七头八脑的担心。
由此也很担忧回去以后是不是也跟人三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去。非常希望目前的烦恼只是由于文字交谈缺乏表情、语气和动作而造成的。
但我仍然觉得我是一个乐观的人。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6, 2007 in
All Articles,
Technology
大家可能會發現最近會看到朋友清單裡多了一個從來沒看過的圖示, 當初還以為只是新增的表情符號哩!沒想到居然是個很有意義活動!那麼到底是什麼呢?這裡告訴你!現在就算你只是聊聊天也能做慈善! 微軟的即時通訊軟體,也是當紅的即時通訊軟體,在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版之後,只要你在暱稱上面加入可愛的秘密圖示 ,以後你跟朋友每聊一次天,微軟就會將部分廣告收入捐給紅十字會、愛滋病協會等的慈善或福利機構,而且捐款金額無上限,你聊越多微軟就捐越多,而且在第一年每個機構的捐款下限是十萬美元,所以大家趕快加入 ,跟平常一樣聊天就能做慈善,何樂而不為呢!
如何加入有意義的表情符號?
開啟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 主視窗 ,在顯示名稱的地方開啟下拉選單,點選 “選項”。
2。打入下列特定碼,就可以顯示圖示,雖然圖示都相同,但是背後會根據你所打的特定碼把捐款捐到特定的慈善機構。
特定碼 機構
*red+u American Red Cross 美國紅十字會
*bgca Boys & Girls Club 兒童群益會
*naf National AIDS Fund 美國國家愛滋基金
*mssoc National 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 國家多發性硬化症學會
*9mil ninemillion.org 國際兒童難民援助組織
*sierra Sierra Club 山巒協會(保護自然生態的)/地球環境協會
*help StopGlobalWarming.org 防止全球溫室效應惡化的機構
*komen 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 乳癌基金會
*unicef The US fund for UNICEF 美國地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wwf World Wildlife Fund for Nature 世界自然基金會
*oxfam The 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 樂施會
(協助解決當時世界各地饑荒及貧窮問題)
*care 國際關懷協會
*hsus 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人道協會
*acs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美國癌症協會
*one ONE Campaign-全球消除貧困與對抗愛滋的組織(GCAP)
剛開始大多都為美國的機構,希望國內的慈善機構也可以來響應:)
按下”確定”儲存妳的暱稱,現在起,你每聊一次天都可以做善事囉!!
你也可以到”Get Involved”網頁取得一些推廣小貼紙,把它們貼到你的部落格的自訂欄位裡,把此活動傳給更多人知道。
相關網站 :
官方首頁 : http://im.live.com
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 正式版 下載網址: http://get.live.com/messenger/overview
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 詳細功能解說!
開發部落格:
http://messengersays.spaces.live.com/blog/cns!5B410F7FD930829E!25315.entry
聊越多!捐越多!那麼怎樣才能被正確計算到你的聊天次數呢!
目前只要有一方是在美國使用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 就能被正確計算!
所以告訴你的美國朋友趕快加入活動 : )
*要參加此活動必須使用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之後的版本。
ZT自能量魔法
COOKIE的点评:
比较适合每天泡在NET上的GGMM,不过目前捐来捐去都是美国自己滴
很喜欢听那个声音,觉得那个声音很好听,感觉MS把精力都放在美工上去了
提醒一下,加了后一般名字前有该组织的简写,自己一般看不到,聊天就可以看的到
而且因为使用了自定义表情符号,在MSN好友名单会大大的提前
不高兴大家都一样就不要上了,不过上了也可以删掉滴
最后希望更多的同学能看到,因为这个已经出了几天了。。。知道的人还不多,MS我是第一个捅出来的人。。。。大家ENJOY
NITE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3, 2007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在英国生活、学习、工作了三年半,得到的一大收获就是《英伦生存纪实》系列的面世。
而我想说,其实更大的收获在于这段不寻常的日子教会了我如何生活。
尽管在一种近似艰苦的环境中生息、创业,我仍然欣喜地看到我和老公作为一个团结的集体一同缔造生活并享受生活的情调。我们一起研发各种食品,到处旅行;也用写作、摄影和录像片断记录下生活的精彩。如此种种,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程中不断超越着自己,若不是因为这个环境,也许是终生都不会去尝试的事。而在这样的时空里滋生的这种相濡以沫的情感,则对于我们的一生都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坚实保障。
写这个系列最初的想法只为记录生活,不想生命中那么特殊的一段时光朴实无声地滑过。后来却渐渐发现,为了记录而记录的做法反而使我开始认真观察、思考。我不再主观地凭着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去评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劣;也不会轻易为表面现象或道听途说所煽动,而是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做出相对客观的分析。尚且不论正确与否,这种既细致又宏观的锻炼,想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我今后判断、分析事物的能力。
留学,移民,旅居海外,在许多人眼中只是一种不同的生存方式。而我要说,经受过这样不同的洗礼之后,我发现胸怀的豁然开朗已经绝对超过先前的想像,而这段生活对我终生的改变也将是无法估量的。毕竟,要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别人已经掌握了二十余年的生存技巧,忍受压抑,被视作异类的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传统风格和浪漫情调,绝非那么容易的事。
现在,我们总算可以自豪地说,运气也好,努力也罢,我们共同经历过了。
为我们的坚韧喝彩,并为我们的日子感动。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3, 2007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归期已定,越来越近,已经可以掰着手指头倒计时了。
在寒冷的日子里想念北京的酷热,在寂静的窗前想念北京的繁华,在破烂的诊所里想念北京的白大褂,在被老鼠惊吓的泪水中想念北京的猫咪,在不伦不类的舞龙队伍面前想念北京庙会的煎灌肠,在永远都只能看买不起的水果摊前想念北京5块钱3斤的樱桃。
每次英国的同事朋友问起我以后是否还回中国,我的回答永远是坚定的Sure(当然)。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永远是一句话:Here…it doesn’t feel like home(这儿不是我家).
中国人的感情是深沉含蓄的,尽管年轻一代早已开放了许多,我却永远也做不到老外那种喜怒哀乐全显在眉眼里的夸张。相比起来似乎南方人比北方人外向,东北人又比北京人豪爽,比来比去,说是城府大气也好,或是淡漠木然也好,作为北京人,我终归是一个不会把感情这件事轻易放在嘴边的人。
有人羡慕我们拿到了移民签证,有人羡慕我们找到了全职工作,有人羡慕我们赚了钱,拿了学位,买了车,学了驾照,得到了工作经验,融入了英式的生活。我只能淡然一笑忘却。这些都只是修炼途中拾到的宝藏而已,而修炼的目的却还在前方。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3, 2007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有网络的日子,天涯咫尺。
如今高科技横行到一定地步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被整理得十分便利。我们在英国,家人在中国,免费的网络视频电话随时都在打。想想这事在几年前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我是从1998年4月底开始触网的,网龄算算到今年五一的时候就满九年了。记得刚开始那时候,会上网和有条件上网的,甚至听说过互联网的人都还很少,电子邮件也远远没有普及。仗着家里的便利条件和我对高科技产品的疯狂热爱,我得以比大多数同龄人早N年开始了我的internet之旅。但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按照说明书建立了拨号连接以后除了拨了断断了拨享受一下MODEM刺耳的拨号音以外都不知道“上网”还可以干吗。后来经人指点才知道原来连接以后浏览器不会自己蹦出来,要手动打开,并在他的帮助下申请了第一个hotmail个人信箱。后来和广大菜鸟网友一样陷入聊天狂潮,彻夜打字不睡觉。再后来逐渐申请了第一个ICQ号码,第一个QQ(那时候还叫OICQ)、MSN、Yahoo Messenger、网易泡泡、新浪UC、Skype;注册了一堆自己都记不住的email地址;享受了第一次网上购物;申请了第一个网络硬盘;上传了第一个个人主页;当上了第一个论坛版主;发布了第一期个人博客……网络的好处,在我眼里就象永远点不完的链接一样繁衍开去。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3, 2007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我见识过的英国市场有四种。
第一种是在大中型城市,比如伯明翰曼彻斯特什么的,逢周六天气晴好,市中心广场就会有一片售货亭密密匝匝地搭建起来。但一般每周只经营这一天,别的日子是看不到的。这些露天市场卖的一般也都是小食品或工艺品鲜花一类,有时也有布艺日用品——比如桌布啊枕套什么的。这些商贩大都是小本经营,商品也比较单一。
第二种在乡间小镇才见到过,比如我们以前住过的考文垂。每逢周日天气晴好(英国其实很少有真正意义的晴天,只能叫“不下雨”),我家旁边一片橄榄球场的草坪上就会有一个“早市”开张。这个形式名叫car booth,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居民开车带着家中的闲置物品来到这里摆摊儿。他们把车后背箱盖儿掀开,或者在车后支个桌子,就可以把二手物品一一陈列出来。大到家具、电器,小到工艺品、锅碗瓢勺,五花八门。我记得我们在那个市场里买过一块旧地毯,花了50便士,竟还用了大约两年。这样的市场,其中虽然间或也有几个卖菜的,但主要其实还是一个市民处理二手物品的跳蚤市场。
第三种在各个市镇基本都有,是一种长期设置的室内摊位,在真正意义上与中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比较接近的类型。商品的类型也比露天市场丰富得多了,服装鞋帽、食品日杂、宠物用品应有尽有。不知道这里是否有假冒伪劣商品,反正看上去质量都不会太好。所以除了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外别的都从没敢在这儿买过。
Read more…
Posted by Cristina on Feb 27, 2007 in
All Articles,
Vintage & Classic
老公写了图文并茂的文章来纪念我们在英国度过的三年半日子。读完感觉有点辛酸加心酸。许多人回国后说非常非常想念英国的田园生活,甚至想重回这里,被我极端不齿。我在这三年里基本把这个国家都骂得体无完肤了,可在临走之际竟也生出些许的伤感。那天贴了最后的单程火车票的照片,在写下这几个字的同时突然觉得心里有一种隐约的堵。似乎是往事一起涌来的温馨,又似乎是面对未来的茫然。
他说:三年半的时光一晃而过,对于这个古老的国家,只算得上一眨眼的功夫吧,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只是短短的一个插曲。然而,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记忆将伴随我们左右很久。
以前我住在北京的时候也搬过n次家了,每次离开住惯的房子都会小小地伤心一把,但很快就会被新的惊喜冲淡,淹没,消失。这次一来一往跨国的搬家不仅比以前都艰难许多,更是在我们的人生中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而日子一旦过下去,过上五年、十年、几十年,再重的色彩也会黯淡吧。
人生中充满了聚散离合,唯一可以不变的只有思维和精神。我想我们真正在怀念的,其实并不是所谓的美景和礼让的人群,而是两个人终于圆满完成这个大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能力,以及连我们自己都被感动的奋斗精神!
英国的一千昼夜留下的回忆
Posted by Cristina on Feb 26, 2007 in
All Articles,
Books
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小小的曾子墨就会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
这个小巧的女孩,却蕴藏了惊天的力量。她走出人大,放弃了世界顶级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高薪工作,走进凤凰卫视,在完全没有主持背景和经验,连对编机都没听说过的情况下直接面对直播的摄像机镜头,从此摄住观众,获得关注。
她是海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知性美女主持”。
其实我早就或多或少地接触了她的家人,了解了她们的一部分生活,佩服的同时还从未系统地去解读过她风度外表背后的故事。今天偶然通过链接看到她的自传《墨迹》在新浪读书的连载(精编版),一口气读完还不过瘾,回去要买一本全文慢慢学习。我宣布,她就是我的新偶像了。
Posted by Cristina on Feb 26, 2007 in
All Articles,
Mixed
今天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成功,一个是爱国。
似乎这两个词是跟海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成功其实是个很没边儿的概念。对于眼光短浅的人,钱就是成功,没钱就是没成功。
我们当年在二外上学的时候,商店外面有个夫妻水果摊,来自外地的小两口租下这个学校里显著位置的摊位,每天起早贪黑卖水果蔬菜,后来还加上各种零食。两人每天都在一起上班,当着众人可以打情骂俏,没有今天说错了一句话就被小人嫉恨上了过两天找老板捅你一道的烦恼,想不上班就可以给自己放一天假。这样的日子不是成功吗?
英国大学里的清洁工,流动性很大,但也有不少人都是一做几十年,一直到退休。他们每小时只拿差不多相当于国家最低工资保障的薪水,早上他们下班的时候别人才上班,晚上等人家都下班了他们再来上班,日复一日维护着公共环境卫生,到后来甚至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同事朋友家有喜事的时候他们诚挚地送上祝福,离职的时候也会衷心地表示感激和怀念。他们屋后的花园里鸟语花香,起居室里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纪念品。这样的生活不是成功吗?
想孝敬父母的时候就下厨做顿饭,想呼朋唤友的时候抓起手机就有人响应,无论想看京剧、相声、耍杂技还是歌剧、芭蕾、音乐会都能抬手打车就去,炸酱面吃一碗倒一碗,这样的人生不是成功吗?
选择压力还是快乐,完全都是自找的。
我还是属于红旗下成长的一代。我不能说我已经准备好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也没有入党(主要是我懒,一听要每月写思想汇报什么的立马儿就躲了),如果真有敌人把我吊起来打我说不定也就招了,但我仍然认为我是爱祖国的好孩子。
很多人成天在网上吊着骂政府骂共产党,可是忽略了共产党让他们家收入逐年增高他爹妈竟然都供得起他到外国来挥霍这个事实,也忽略了因为政府对他的欺行霸市睁一眼闭一眼他才能每周经常到星巴克装装大头蒜的真相。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如果不是感谢现任的政府,我想不出这功劳应该要算在哪位头上。有人说爱国不等于爱政府,凡是爱共产党的都是被洗脑了,那我就更想不出脱离了领导的群龙里除了自己他还能爱谁。叫的越欢骂得越痛快的人,真把他放胡哥面前恐怕他越找不着北。
同样的,很多不想回国的人就拿党和政府说事儿,说别人虐待他云云。加拿大我没去过,情况我也不太了解。在英国住了三年多,觉得这个政府才真是虐待我--学费比英国公民多收三倍,找工作有诸多不许,住房、贷款、开户全都先被歧视了以后再反复调查,进个签证处还得解皮带。让我爱这个国家,除非重新生一次。
这两件事其实说白了归根结底又是同一件事,就是拜金。成功就是钱堆的,外国的钱好赚刷盘子可能生活也比在国内当文秘的要富裕。但我不是向钱看的人,所以我要回国。
这位加拿大海归写的所谓半年感受,前后不是一般的矛盾。前面主要说在国外精神空虚没有文化归属感才回的国,可是回了国以后又说还是贫穷闹的不得不再出国。合着这哥们儿脑子根本就是一团糨糊,压根儿就没想明白自个儿想要什么就开始教育别人,这个人到哪儿都不会开心的,整个儿一白活。或者他只是为了恶心国内人一道,再或者根本就是编的。
我知道我提到了若干敏感话题,所以请在此篇下回复的人自重。我不希望在我的网站看到任何诋毁我国政府或对我个人进行人身攻击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