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生存纪实之七十七——英国的市场

Posted by Cristina on Mar 3, 2007 in All Articles, Life in UK |

我见识过的英国市场有四种。

第一种是在大中型城市,比如伯明翰曼彻斯特什么的,逢周六天气晴好,市中心广场就会有一片售货亭密密匝匝地搭建起来。但一般每周只经营这一天,别的日子是看不到的。这些露天市场卖的一般也都是小食品或工艺品鲜花一类,有时也有布艺日用品——比如桌布啊枕套什么的。这些商贩大都是小本经营,商品也比较单一。

第二种在乡间小镇才见到过,比如我们以前住过的考文垂。每逢周日天气晴好(英国其实很少有真正意义的晴天,只能叫“不下雨”),我家旁边一片橄榄球场的草坪上就会有一个“早市”开张。这个形式名叫car booth,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居民开车带着家中的闲置物品来到这里摆摊儿。他们把车后背箱盖儿掀开,或者在车后支个桌子,就可以把二手物品一一陈列出来。大到家具、电器,小到工艺品、锅碗瓢勺,五花八门。我记得我们在那个市场里买过一块旧地毯,花了50便士,竟还用了大约两年。这样的市场,其中虽然间或也有几个卖菜的,但主要其实还是一个市民处理二手物品的跳蚤市场。

第三种在各个市镇基本都有,是一种长期设置的室内摊位,在真正意义上与中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比较接近的类型。商品的类型也比露天市场丰富得多了,服装鞋帽、食品日杂、宠物用品应有尽有。不知道这里是否有假冒伪劣商品,反正看上去质量都不会太好。所以除了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外别的都从没敢在这儿买过。

提到这种固定市场,就不能不说一句印巴区里的Flea market(跳蚤市场)。这个市场是在我们搬到曼彻斯特以后才见到的,别的城市不知道是否也有。在曼城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印巴人聚居区,进入这个领地感觉就象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度。路边的商店和招牌上大多是不认识的字,或者即便是英文也是拼得让你很难读出来的字;行人女的都是长袍蒙面,男的个个看着都象恐怖分子,甚至伴着我的想像还有一脸苦大仇深的表情; 满地垃圾,环境卫生极端脏乱差,甚至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股久久不散的咖喱味儿。总之感觉完全不象是在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跟我家旁边那个丰台海淀交界处差不多。那里的房价虽便宜很多,但治安状况堪为令人担忧,我们去的时候就有几个十几岁的印巴不良少年站在路边打量行人,我很怀疑如果我们俩当时不是被一个膀大腰圆的英国人带着去的是不是就会大白天当场被抢劫。所以我和老公决定,打死也不能住在那儿。这个市场就开在这个区里,主要商贩和顾客也都是这个区域的居民。

还有一种是时效性比较强的,一般每年一次,发生在圣诞新年期间,为期一个月左右。每到11月底曼彻斯特市政府就会公布当年的圣诞点灯日期和市场开业的消息,我们一般也就会至少去凑一次热闹。这时候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和每一条小街都会挤满欢乐的人群,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商亭前,有的是现烤德国面包和大香肠,有的是各色巧克力和糖果,有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圣诞树,有的是充满浓郁印巴风情特色的布艺挂毯和背包,而更多的则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手工艺品。顾客们也许大多跟我们一样只是为了看个热闹的,但不得不承认满天的彩灯映着人们的笑脸,再和着空气中烤香肠烤热狗的香气,还是为节日的到来增色不少的。

Comments are closed.

Copyright © 2025 Cristina的地盘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Laptop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