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厦门之二——饮水饱的一天

Posted by Cristina on Dec 27, 2012 in All Articles, Travels |

有个电影的名字叫《有情饮水饱》。我今天仍然是一个人,灌了一天水,也饱了。所以饮水确实能饱,跟有没有情没关系。

昨天修图上传发博搞到夜里1点多才睡觉,结果今天早上还是悲催地7点准时醒来,使劲睡也睡不着了,只好起来洗澡,趁头发晾干的时候抱着打印机坐床上打印昨天改好的明信片图。很兴奋地看着自己的作品一张张打印出来,背面是我提前准备好带来的小黑猫手作特制出品的明信片相纸,还真挺像样的。我琢磨着,要不然去鼓浪屿上摆个摊儿也卖明信片算了……

饿到不行,看表也快10点了,收拾出门去吃brunch。既然巷口的三年二班食堂也是网上推荐的特色小店之一,不如就去试试吧。

果然从进店就遭遇不一样的待遇,一进门一个乡村大妈模样的人就在门口摇铃,喊“上课啦”!屋里摆了四张桌子,长条板凳,的确跟食堂似的。我坐了一分钟,大妈走过来跟我说,早饭有粥,面线糊,你吃啥?我说面线糊。她说,10块钱管饱,自己打吧,碗都在那儿,说着指指墙角。我一看,靠墙有两个大保温桶,旁边一摞不锈钢饭盆,另一面墙根桌上放着一排咸菜,油条什么的。我盛了一碗面线糊,一碟小油条,一碟土豆丝,一尝,真好吃!呼噜呼噜吃完了,又来了一碗。结果跟这儿吃多了的直接结果就是,坐上车就困得丁零当啷的。

又按昨天一模一样的路线坐车来到轮渡站,坐船过江二度踏上鼓浪屿,寻访昨天未尽的菽庄花园和风琴博物馆。

上岛右转,经过海洋馆前面幽静的小路环岛而行,参天的榕树把弯曲的小路揽入怀中,走在这条路上,本是探寻的脚步也放得闲适下来,眼里只剩下一个绿色。信步走着,就看见了风琴博物馆的指示牌隐秘在这郁郁葱葱的树丛里。

按牌子的方向左转了,却来到一堵墙下,只有一道狭窄的楼梯和60度斜坡曲折地往上引去。踌躇着该不该从这儿上,后面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岁多的娃。问了他,说就是从这儿走,只听得他跟娃说:阿姨也去风琴博物馆喽。我惊诧着他也带这么小的孩子去看博物馆?后面同行又上来另一个带娃的女人,他们显然更有共同语言,迅速热情地攀谈起来。我就跟他们一前一后地拾步向上,听那男人说,去年有个剧组来拍电影,让那个演员沿着这道斜坡走了好几次,给那个演员累得……

斜坡的尽头,有一户人家的大门开着,门口还坐着一只喵,冲我叫。可是我一举相机他就跑了。

哦对,忘了提,我那个24-105变焦镜头突然坏了,装上就总是提示镜头和机身通讯出错,让我清洁镜头触点。昨天就出这事儿,我用手擦了一下镜头触点之后貌似好了,今天又出,不敢再用手擦,找了纸巾,反复擦拭,测试,都不行,只有换50定焦了。哎,对焦又得靠走。这大老远的背个大镜头,还不能用!给佳能打了电话,说要么拿软布擦擦,要是没用就得送修。问厦门维修点儿在哪儿,答厦门没有,要寄到广州去。郁闷。

听后面的男女继续攀谈,得知开着的大门竟然就是那男人的家。怪不得他带着孩子拎着童车一路爬上来。每天住在这么诗意的地方,该是怎样的情怀啊!

风琴博物馆就是从厦门本岛看鼓浪屿唯一两个清晰可见的建筑物之一——高的是日光岩,另外那个红色圆顶的就是这座位于鼓浪屿西北部的八卦楼。风琴博物馆是祖籍鼓浪屿的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捐赠建立的,他将毕生最珍贵的藏品都安置于这个博物馆内,并立志将鼓浪屿的风琴博物馆建成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目前馆内收藏了30余架管风琴,各有名称,各有风姿。大小尺寸一应俱全。大的有10米高,双层全尺寸键盘,小的只有一组零四个键,还有更小的从体积到键盘尺寸都缩水至儿童手指才能适用的大小。管风琴的演奏是相当费劲的,手上不仅要操作像钢琴一样的键盘,键盘两侧还有N多按钮,脚下也有跟键盘音名相对应的N组脚踏板,看得我眼花缭乱。由于藏品不让触碰,也没机会试了。而且馆内禁止拍照,所以连图片也没能留下。墙上挂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管风琴——原来是中国的笙。
不过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管风琴上都带有一面镜子,有的是梳妆台式的组合,只是台面换成键盘,有一台原本只是普通的琴,前面没有挡板,却在墙上赫然挂着和琴的花纹相配的镜子!看来演奏管风琴的人都是相当自恋的啊,还得一边忙活着那么多按钮踏板的琴一边照镜子?为了不要显得那么没文化,上网搜了一下镜子的功能,原来是给琴师看唱诗班指挥的手势用的,平时放在家里的时候也可以将风琴装饰成一件华美的家具——闹半天还是梳妆台。

出了风琴博物馆继续顺巷前行,果然看到有人在这里拍婚纱照。相比龙头路的喧闹,这里静谧的小巷在每道拐弯,每个门口,都有一道独特的景致。

在这个时光里沉浸着,不经意在路上发现了这样一个博物馆。它从来没有出现在任何鼓浪屿介绍或套票里,就这样突然间跳出在我的视线里了。看门口的介绍里面展览的是全部用鱼骨做成的画。我突然来了兴致,决定进去看看。于是这个决定成就了我今天最有趣的一次参观。

进门的小院里种满了鲜花,全体都在怒放中,争奇斗艳的一大片。围绕着花坛摆了一圈画架,的确有美术工作者的风范!拾级来到正中的展馆,迎面而来的正是这些展品的作者林翰冰。他叫了助手帮我一一介绍展品,是一个接近90后的小姑娘。鱼骨画顾名思义是用鱼类身上的各处骨骼经处理后制成,大部分材料是鱼刺和鱼鳞,也有其他诸如龙虾须,飞鱼尾之类的。主要作品展现的是植物,风景主题(不难想象用鱼刺粘贴做成树状或芦苇状的样子),也有少数是以人类或其他动物等作为主体。我跟小姑娘开玩笑说是不是你们整个展馆的人都得集体天天帮设计师吃鱼,她说不是的,开始是他自己一个人吃,后来他就去酒楼和大排档收集材料制作。二十年如一日创作出这些东东,可以想象这其实也是一挺恶心的工作……

可能因为我是为数不多肯买票进来参观的群众之一,她于是开恩让我照了其中一幅作品。但其实由于馆内灯光昏暗,即使全打开,照片也很难反映作品的立体效果,必须要亲临,贴近,才能看出那真是一片片鱼鳞和一根根鱼刺粘贴出来的啊。

后来还围观了该作者其他藏品,都是一些古董级的日用品,涉猎各个方面,挂钟的机芯,破旧的油伞,桌子凳子柜子橱子,筷笼,熨斗,一百多年的缝纫机。我以为要收藏这些就得成天往农村跑,没想到他全部藏品竟然都来自鼓浪屿这座小岛。跟他愉快交谈了一会儿,我笑称整座岛的旧东西都让他敛到这儿来了,他回答说其实还有一些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呢。

墙角堆放着一些油画,他说明天有个画展,是他邀请来鼓浪屿作画的画家们的作品展,欢迎我再来看,他还说他准备邀请一百位画家来画鼓浪屿。

我不知道他平时以什么为生,但他的人生显然是我羡慕的。

这是他的藏品之一,不是放坏了的肉,而是用石头雕刻成肉的样子。小姑娘说这个石头就叫“肉石”,天生就是这样外黄内红的五花肉品质。天下竟然有这样的石头——怕是石头也只恨自己生不逢时啊~

告别了给我签名的鱼骨画家,又走入了人世的繁华。买了一杯马拉桑的百香果和芭拉合作的招牌果汁,边走边喝,特别好喝哎!龙头路的另一段,我昨天不曾经过的,原来是海鲜一条街。我挑了一家人气旺盛的店铺门口找座位,热情的老板娘把她算账的小桌让给我,安排我坐在一排大鱼缸跟前,于是我不得不把相机抱紧,上面还盖上了一张纸。我点了炒海螺和花蛤豆腐汤,从没享受过的美味呀!从卖相上看着一般,可真是好吃呢~ 花蛤汤美得我都忘拍照了。厦门小吃的好处是,每一份量都不太大,这样食量如我竟然也能一次点两份东西从容吃完。其实大部分海鲜里面也都是带壳的,看着一盘,真正可吃的部分的确没多少,总不至于撑死。 价格么,作为一个旅游城市,15-30一盘菜,10块钱一杯果汁都算是很正常了。

盘算着下午要去菽庄花园和钢琴博物馆,我走过了鼓屿奶酪店的门口,看到手绘猫瓶的广告牌,想起昨天说要画个瓶子的事来。问了一下,一个瓶子30,还要坐在店外露天的凳子上举着画。我决定还是回到昨天拍照那一家Ann & Alice去看看,起码还有个桌子。去了一问,果然便宜好多,20一个,35俩,而且还有两款,一猫一狗。略一思索,我决定给Friday和奔奔儿一人来一个,忽略了买瓶子送奶茶这件事……还好我刚才路过潘小莲酸奶店的时候一念之差没有买。

不得不说,在瓶子上画画太难了,笔老滑溜,颜色就那么几种,而且画过的地方手不能碰,一碰就沾一手,而且瓶子不能放倒,里面还有奶茶。一边画一边喝,明白了店家特地叮嘱我吸管在哪儿的良苦用心。放眼望去,买两瓶的都是俩人,一人画一个,我这样一人强悍地画俩还喝两大瓶儿的真是空前绝后哇。

在这店待了一个半小时,惊闻路人喊“下雨了”!回头一看,完了,大家都打伞了。于是匆匆结束,抱着喝剩的半瓶奶茶,问最近的洗手间在哪里。好囧。把相机塞到包里,按照他指的路一阵狂奔,还是只找到一家KFC。

因为下雨,相机也不敢掏出来了,干脆回去。轮渡的人史无前例地多。还好雨不大,戴上风衣的帽子足以抵挡。回到旅馆的巷口,买了一块榴莲和一个椰子当晚饭。

在我写下这篇日记的同时,外面暴雨大作,让我更加庆幸及时返回的决定。今天虽然还是没能完成在鼓浪屿的全部旅行,并且从早上的面线糊,到中午的果汁,花蛤汤,下午的奶茶,晚上的椰子,全天都在不断灌水中,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充实且好运的一天。

Comments are closed.

Copyright © 2025 Cristina的地盘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Laptop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