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龟生存纪实之二十一——中国人都好着急
出国三年半,回国却已四年有余。我以为我以前住了二十几年的地方,在中间插入这三年本不会影响到什么主旋律。但回顾这四年来我不停地挣扎,纠结,迷惑,细想来却还真是由于这三年的经历。
很多人还在问:为什么当时不移民?我还是回答:因为觉得国内好。是的,如果此时回到过去,我一定仍然做出跟当时同样的选择。当时的感觉在头脑中清晰又陌生,似乎一直是被一脑袋激动鼓励着才回来的。现在沉静了一下,比较了一下,反思了一下,又感觉出各种不同版本的理由。家人,朋友,熟悉的环境,发挥能力的空间,此处省略一万字。当然客观存在的不尽人意的事实也是有的——堵车,拥挤,空气差,腐败频生,治安堪忧,但我从不认为这些能够成为阻挡我喜欢回国的因素。直到最近,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因素渐渐浮出,让我不得不对北京,对中国,对中国人,心存芥蒂。那就是——中国人实在是太着急了。
地球人都知道北京的堵车
北京的堵车,在去年中秋节的一场秋雨面前终于开始量变到质变并登峰造极了,而且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据说不仅连续几天出现在中国的新闻联播节目,还有幸上各国新闻都露了个脸。于是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始医这个头疼病。尾号限行明显已经是没有作用了,油价一涨再涨人民也都习惯了,于是干脆直接下猛药不许你买车了,可是已经有了那么多车也得照常出门啊,那就干脆来个更猛的天价停车费。这下好了吧?我看你还开车?我看你小样儿的还敢开车?
很多家庭在限行政策出台后就买了第二辆车,躲过了限行的影响。很多人在限购政策出台的当晚连夜抢购了汽车,导致全市的4S店提前预支了半年的销售额。照样很多人在停车费提价以后还是该去哪儿去哪儿,忍气吞声地给钱呗。所以搞了半天,拥堵没见少,GDP提高了好几倍。
反正限号也好,停车费也好,对我们家都没有什么影响。我家住五环外,老公上班也在五环外,我上班在五环内但是离家很近。我们单位和家里小区已经享受了两年的免费停车,且目前仍然还都免费。所以该开开,该停停。汽油涨价的确有一定影响,但这算也是一项城市生活中所必需的成本吧,忽略不计。
其实堵车的问题不在车多,而在于不遵守秩序。一条单行线,只要有一个逆行的,两条街的车都得排着等着这一位蹭过去。堂堂的五环路,单向三条车道,只要有一个事故,几公里外就得开始排队。还有那种抢黄灯的,冲过了停车线,但是到了自己还是横在马路中间过不去,卡着正常绿灯方向的也走不了,一街的骂声。逆行的,事故的,抢灯的,源头都是一个急字。只要前面一踩刹车,熟练司机的第一反应都是绕开,而不是跟着停。自行车道、人行道、逆行车道、应急车道,甚至在路口的实线还变换车道,反正哪儿有缝儿走哪儿,快半个车位就获得极大的心理平衡。抢过去了,前面也不见得就是海阔天空;出事故了,自己劳民伤财不说,堵的后边儿的人跟着心烦意乱。急的什么劲儿呢?就比如说上周六,我刚被人撞的这次。我在马路中间车道正常行驶,没超速,没刹车,没冒险超谁,连方向盘都没打,突然左后方就“咣当”一声,从后视镜里一看,一灰色速腾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跟着我停下来。下车查看,他的右前轮上方有个坑,我的左后轮上方蹭了一片漆。车上下来一山东老头儿,这么明显的事故责任,他第一反应就是跟我喊“你顶我干吗”。我乐了,我在前你在后,我轮儿都没打,我顶你?除非我刚才倒车来着。警察来了,不用说也知道结果,我又是无责的B方,但是又得跟着A去定损修车。刚刚就在这之前我还跟老公在车上讨论谁开车比较着急的问题,这下儿遇到一个更着急的。
中国人就不会排队
凡是能在早晚高峰上得去公交车的人,都是大英雄。那些人群我甚至连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如果要我找一个工作,需要每天早上这样跟人肉搏挤公交车地铁去上班,那我宁可就地失业。
多少新闻都是由于拥挤最终造成踩踏事件致人死伤的,有的是人命关天的事,比如火警什么的,这还算有情可原——到了快死的时候,谁都会拼命争取生的权利。可是有的只是为了抢购某产品,或者超市免费派发,这个就实在不能理解了。我个人少年时每天中午去食堂打饭都是一场梦魇,成年后参与过最猛的一次是几年前公司年会发礼品的现场,一群大白领,为了个电磁炉……
不过说来说去,也不能全赖中国人没素质,如今这大城市里实在是人太多了,而且是越来越多,多到你没处躲没处藏的,连喘息的可能都快没有了。记忆中的北京,不往多以前说,就说1999-2000年那会儿,公交车站还是大部分人都会自觉排队的,还有一些人甚至会为了等个座儿故意空过这一车等下一车的。那样的心态,现在早就不见鸟。
没见过比中国人更勤奋为了升官发财的
我从不止一个老外处听过这种言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平时疯狂加班的,周末玩命进修的,节假日还不停手地工作的,都是中国人,只有中国人。想必欧美国家也不是没有励志的故事,怎么偏偏就中国人那么听得进去劝呢?想明白了,因为中国人从小到大就只劝你这一件事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拼命的目的呢,无非就是为了升官发财,而且越早越好。所以各种过劳死的新闻里面那人的年龄也是越来越小了。
中国人的生命里,每天一睁眼就是一路小跑忙着上学上班娶妻生子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还得赶紧充电啊提高的,什么海滩啊,什么阳光啊,什么花朵啊,什么春天啊,就在飞奔的路旁闪过,从来都跟我们没有关系。不是有那种激励人的名言叫做:10年后你在干什么,取决于这10年中每天晚上 8点到10点你在干什么。我听了这个惭愧哟,我那个时间段里干的事儿包括:看电影,看电视,逛论坛,遛狗,玩儿猫,做手工,睡觉,就是没有为10年后的幸福生活打算的,因为我觉得我现在就很幸福。公司里的年度总结特明显,凡是规定了日期向总部汇报的总结大会,中国这边肯定是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准备,一路汇报上去,先项目组自己演练,然后跟部门经理演练,然后跟总监,CEO,一层层练上去,一次次的修改。等到一次总结终于结束的时候,下一次又开始筹备了——一季度一次么。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连欧美那些发会议通知出来的人自己,都是到提前一个月才准备相关数据和说明的,所以可想而知,我们前两个月的演练都是在自己发明数据的过程中度过的,歧义之处也是自己发明个解释出来应对,这样的准备到了第三个月其实已经面目全非。到底是争取了更充裕的时间呢,还是浪费了时间在干没用的事?
我就纳闷儿不发财怎么了?不当官活不了?挣五千非要过五万的日子,那是一辈子也当不了人上人。
无处不在的抢购
记得盐,记得ipad,记得途观,记得阿凡达,记得太多抢不过来的东东,只是想不明白干吗要抢。
抢盐的都是老太太,那就算了。ipad至于么?晚一周用就会怎样?非要加钱给黄牛,或者要连夜排队,最苦的是排了一夜队还没抢着。途观上市的时候,记得去店里问,得到回复是要等一年,还要加4万。阿凡达就更离谱了,整整几个月愣是买不着票,大冬天排队的永远能排出几公里去,连第一排座位都场场爆满,请问3D电影坐第一排您除了看一堆脚丫子还能看得见神马?这些行为,除了让店家偷着乐,可能还肥了一些会投机的人,就算那些有幸争到了头份的,能光荣几天呢?
生个孩子可太不易了
中国人繁育后代,那可真是地球上最大的大事。
准备活动要追溯到结婚前,甚至开始恋爱前,就得考虑着不能找太矮的,太丑的,太胖太瘦的,爱不爱的先另说着,要是未来那个八字还没一撇的孩子先天基因不好可是不得了。好不容易挑个高矮肥瘦都合适的,有一类人是闪电侠型——认识两个月结婚,三个月怀孕,不到一年孩子就出来了。还有一类是墨迹型,结了婚先玩,玩够了开始考虑此事,一大堆行动就搬上了日程——提前两年要先开始戒烟戒酒戒口红,每天吃什么,吃几两,男吃什么女吃什么都有讲究,猫狗扔掉,增强锻炼,连嘿啾的良辰吉日都要算好,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明日之星。等揣上了以后,那才是着急的开始。不仅两口子,爹妈公婆七大姑八大姨都得跟着一块儿招呼,从出生到上小学的全套衣物用品都要备齐。生出来以后,家长要为吃什么用什么着急,2岁就为上幼儿园着急,5岁又为上什么小学什么中学什么大学去哪个国家留学着急,上学以后要为成绩和习惯着急,升学考试前要为选学校专业和考场发挥着急,还别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思想问题,简直能急死人了。大学毕业替他为求职着急,找到工作为娶媳妇着急,结了婚为买房子着急,买了房子为再培育下一代着急。进了坟墓可能还得惦记着孙子的上学上班娶妻生子买房结婚……这样的人生除了把一样的事轮回三遍就去死以外还能剩下什么风景?也许你说,我就喜欢苦中作乐。Fine。
周围的人越是这样,我发现我就越是平淡,甚至有些冷酷地面对一切。做一只乌龟挺好的,走路的过程中可以思考,可以来得及改变方向,甚至,有些时候也不见得不能赢。
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么深刻地思考,别的我不好说,但是中国人对工作,或者说对往上爬看得这么重除了文化熏陶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人多带来的激烈竞争。
非也,非洲人民社会保障体系比我们还好?人家也挺会享受生活。
那是他们没那么多刺激点, 如果让非洲经济也飞速发展起来你再看看
所以呀,飞速发展有神马用,就是让人民打起来。还不如倒退到20世纪50年代。
我们是一边放不下已到手的物质文明,一边向往30年前的精神文明, 终了归齐, 不知道这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呵呵,您好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