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生存纪实之三——民以食为天
我是一边惬意地喝着英国茶,一边写下上述这个题目的。
来这儿快两个月了,写过的大小文章也林林总总,却始终未敢涉足这个领域,实在是因为这是一个门道很深的话题呀!而且,即便是到了现在,我仍然不敢说我已经充分了解了这个话题。
这是你到英国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切实需要你投入大量时间去关心的问题。出国,回国,打工,上学,说白了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已。
我们来的第一天是傍晚时分到达的,于是第一顿正餐就是著名的KFC。在国内没有人对这个陌生,即便是不喜欢也肯定是尝过几次后才得到这个结论。在这里,类似东西有很多,但对于我们全部被列入违禁一栏,原因当然是——太贵。初来,困,加上也确实没法造出无米之炊,只能破费解决。老公和我加上接我们的高同学,三个人买了一份在北京售价55的外带全家餐一共用了10.55镑,按照当前汇率计算差不多是150块钱。我知道不该这样去折算,但是即便是按英国当地物价来比较其实也是很奢侈的了。在这里用10镑你差不多可以买一辆破点儿的自行车了。不过我得说,这里的外带餐跟北京还是有点不同的——那个狂大的一筒鸡肉让我们俩后来吃了一个礼拜!
于是从第二天起,我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惦记去购物,赶紧买齐菜肉米面好开火做饭。好心的高同学和Celia同学带我们去超市,告诉我们这个价格可以接受,那个东西便宜可以多买点儿。但是那天实在是很困,恕我无法精力集中,记住所有合理的价格。这在后来的日子里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因为我们又得重新浏览架上的所有相关物品并速算来比较单价。但是自己摸索的过程也有好处,就是我们得到了最终结论,任何打折商品也比不过标着超市自制品牌写着大大的“低价”的那种,无论是食品还是非耐用消费品,只要有Low Price,你就肯定不用看别的了。
一开始,我们跟所有刚来的中国学生一样,小心翼翼地计算,小心翼翼地选购,恨不能买遍全超市里的“低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购物次数的增多,渐渐地我们也开始买一些别的品牌,甚至电视广告里看到的物美价廉的东西。在英国,越是贵的东西便一定是同种商品里质量越好的。这是一个无庸置疑的事实。所以象面包、巧克力这种天天都要吃的东西,我们不想把自己吃出胃穿孔,因此不能冒险买最低价,只能买中档产品。各种罐装蔬菜、酱料、面条什么的,我看价格的区别大部分在包装上,自然就不用费劲比较。至于肉类,我们一般都买经过很少加工的鸡肉和猪肉。反正回家自己处理一下不会多费多少事,但如果只是因为让人切一切剥剥皮就要多花一倍的钱总是不值得的。不过说实话,猪还好些,至少已经是切好让人做饭用的“肉”了。当你买一只整鸡回来,在20分钟以内把它残酷地肢解并分装成6-7个小袋关在冰箱里冷冻的时候,心情还是不会太好的。而且更恐怖的是,这里的鸡好象平时都穿羽绒服,粘得一身毛,所以不光是肢解,还要扒皮,我觉得自己的行径简直赶上日本鬼子了。
这里的肉,用我的话说,全都臭了吧唧的。原因许多前辈都跟我解释过不止一遍——人性化的屠宰方式。这里屠宰场都不用刀而用电击,因此牲畜在去世的时候都没有被放血。经过比较,我认为鸡肉的臭味儿最小,猪肉最大。所以料酒花椒十三香成了我做肉类食品时的最爱。
所有有点国外生存常识的人都知道,蔬菜和水果在英国是非常贵的,这跟中国的国情正相反。原因是这里所有的蔬菜和水果都是依靠从西班牙甚至新西兰等国进口。这儿有大片的土地,空着,或者种草,除了让狗在这里拉屎以外没别的用处。真不知道这儿的农民一天到晚都在干吗。相比之下,只有胡萝卜、土豆、洋葱这老三样是比较便宜的,又不容易放坏,买来扔那儿两个礼拜一看还那样儿。所以我们的食谱便总是要围绕这几种展开。还有香葱和生菜,由于是每日必需,所以尽管有些贵也只能闭着眼睛买了。但作为一名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主妇,我深知每日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几经比较后把日常维生素摄取锁定在西红柿、蘑菇、豆角等几种罐装蔬菜和一种常年打折的网兜装橘子上。有时候我们也买一些黄瓜、大白菜什么的,但这里黄瓜太大,白菜太小,反正怎么看都跟家里的不一样。还有一回买了一个西兰花,这在北京算是比较奢侈的蔬菜,在这里却是便宜一族。只可惜也许是我运气不好,回家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布满了身长一毫米的小腻虫,要是硬给煮了吃实在觉得恶心,于是只能在水龙头下面细细地洗了40分钟,然后发毒誓以后再不吃这东西。
由于菜品种类的贫乏,烹调的色香百味就全靠各种各样的酱料了。这里每家超市都有极其丰富种类的酱料出售,可能英国人自己也实在不知道这些菜能怎么做出不同味道来,只好放些别人调配好的东西了事。比较多的是带甜味儿的诸如甜酸酱或番茄酱等等,还有汉堡里夹的cream,也有一些咖喱或辣酱。我们耳濡目染也仔细研究买过几瓶,但开盖后扑鼻的气味大同小异,一律是甜甜酸酸的味道,后来也就冷落了,还是吃家里从北京寄来的蒜蓉辣酱。另外这里的冷冻食品和半成品食品也很盛行,甚至有家连锁店专卖速冻食品,从比萨饼到炸薯条,各种肉饼,甚至甜点,应有尽有。后来我都已经不用看说明了,买回家,放在烤炉里20-30分钟,肯定就能发挥到该食品最美味时的状态。
比较麻烦的是当我们想吃面食的时候。原来在家,什么面条大饼烧饼油条满大街都有卖的,区别无非就是这家便宜那家贵,这家好吃那家没味儿。现如今,实在想念上述食品的时候就只剩一条路——自己做。恐怕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会从头做烧饼的吧?偏偏我老公又是一个嗜饼如命的人……开头我还能拿疙瘩汤面条什么的打发他,后来上升到饺子馅饼,再后来就只能尝试烤烧饼蒸馒头了。还好经人指点我们买到了自发面粉,否则还要发面@#$%^&#$%^&*……
英国从某种程度上说来是很可怜的,就别提跟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匹敌了,事实上这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带有浓郁本地特色的食品,连快餐也多是美国、印度或中国风味。堂堂的日不落帝国,在这一点上远远输给了他们看不起的国家。问遍当地人,唯一能皱着眉头提得起来的英国食品就是Fish & Chips(炸鱼和薯条)。来之前看过TIGTAG,有人大肆夸奖了这种食品。我们怀着无比的憧憬买过超市里这东西的半成品,简直难吃死了,要不是就着辣酱和番茄酱我肯定得全扔了。我想也许是因为不正宗,就象所谓保鲜装的烤鸭一样无法入口。所以我们决定还是等某些重要日子需要去餐馆改善伙食的那一天再尝尝吧,希望4镑一份的Fish & Chips会更容易接受一点。
经过这样的日子,我们也逐渐积累起一些生活经验。比如肉馅儿比生肉便宜一半,还没臭味儿;罐装蔬菜比新鲜蔬菜便宜许多倍,我们猜可能是用卖不出去快烂了的菜做的吧?不过吃起来并没有烂味儿。同时由于缺乏中国烹饪必须的一些原料,我们也经常发明一些菜的新做法,比如用咖喱粉加十三香来炖鸡和洋葱土豆;或者用煮了两个小时鸡翅的酱油汤加点甜酸酱再炒米饭等等。总之要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加以利用,绝不能浪费一丝一毫。
不过,我也要说句公道话:加牛奶和糖的英国红茶还真是挺好喝的。
说说英国的甜食!!!罪恶的甜食~~~
我被英国这三年弄得彻底不喜欢吃巧克力了。。。
不过爆喜欢吃trifle,被JL说巨恶心的一个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