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生存纪实之六十四——气候篇
经常有朋友从中国来英国甚至是欧洲大陆之前总要问我:最近几度,要带什么衣服?
这种时候我都只能傻笑,或者说:你看看中央台的国际天气预报吧。
英国的天气,就像美国签证的结果一样无法预测,这一秒钟还高高兴兴的,下一秒钟突然就翻脸了。
上学的时候,有一天一上课老师就说:你们没发现今天冬天已经开始了吗?我们作恍然大悟状——我说今天怎么那么冷。之后马上又困惑到极点——他们又没有所谓的二十四节气,怎么知道立冬日是哪天呢?当满教室的问号重新投向老师,他笑了笑说:因为今天是最冷的一天啊。哈哈,原来老外确定冬天的方法就那么简单哦?!
当然这是玩笑话,但英国的冬天的确非常漫长。从改了冬令时,或者说结束夏令时的那天起,到夏令时重新开始,其间要历时5个月之久。顺便说,夏令时期间的规定一般是从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凌晨0点开始,到当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凌晨0点结束。
客观地说,除去下雨的天气因素外,英国的气温还是比较适合人生活的,不是很热,也不是很冷,全年基本保持在-4至28摄氏度以内。女同志不用花很多钱买各色花裙子(为了臭美可以不怕死的除外),不太讲究的男同志就更是可以一条牛仔裤穿到破。而我因了恨屋及乌的态度,连这个很多人认为是英国优点之一的条件也不屑一顾——我喜欢个性鲜明,包括天气——要雨则暴雨,要晴则暴晒,一天到晚不阴不阳的整天提不起生活的兴趣,连心情也跟着阴霾了。
一次和一个英国人聊天,她说英国其实也有四季之分的,只不过很不平均:春季三周,夏季一周,秋季三周,其余都是冬季。
毫不夸张啊。
每年花开的时节基本在复活节即3月底至4月初左右,与我国所定义的春季基本同期,但——英国的花儿是一般花儿能比的吗?英国的花儿跟他们这儿的儿童一样,都是从小冻大的。看着步履蹒跚的小孩儿大冬天就光着腿儿穿一小裙上街,我惊啊惊的早都习惯了。所以复活节我出去玩的照片无一例外还是里三层外三层。
真正可以穿一件长袖杉出门的日子对我来说都是直到6月中旬才来临的,只有这样的时节才会被我定义为春天。终于不用缩手缩脚了,终于翻出一年没用的墨镜了,回头看看外面公园里老外已经脱到半裸横七竖八躺了一草坪。这景象要是搁中国又有愤青说“素质真低”了吧?在外国就叫享受生活。呵呵。
这样的大晴天也就一周,之后一般会再骤冷两周,再晴一周左右,然后就到了酷热的一周夏季。攒了一年的裙子啊吊带啊也就这个时候赶紧亮相,过时不候。夏季其实绝对温度最多也就30度,比起中国差远了。但由于这个国家没有装空调的传统,办公室里又人多电脑多,唯一的降温方法就是电扇。每桌一台,一眼望去整个屋子里有无数个脑袋在摇来摇去,人为地制造着烦躁。
7月过后,又会骤冷一下。再回暖就已经是强弩之末。运气好也许仍然有机会穿穿短袖衣服亮亮大白腿,忍得住哆嗦的话也许仍然可以在室外吃一两次烧烤,象我这样上班近的仍然可以不用穿外套。
9月开始,我家又要开暖气了,一般一直开到第二年的五月底。
全年均可见英国人穿吊带杉短裙在街上行走。办公室的同事寒冬也永远是短袖长裙示人,还动不动就要开窗户。没辙,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来的,跟他们这些北极熊式的的体质实在不是一个档次。即便是中国同胞,东北的自然不把寒冷放在眼里,南方人又似乎在冬天没暖气的日子里更扛冻一些,说来说去只有我这华北人最弱不禁风。后来这也竟成了我和老公找房子时的一大顾虑,很怕找的合租人为省钱不开暖气把我们俩变成冬贮大白菜。
已经忘了是在什么网站查到如下一组数据:
英国位于北纬50至60度之间,相当于中国哈尔滨及以北地区,因此夏季日长冬季日短较为明显。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全年降水均呈持续不断趋势,相对来说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降水较多而其他月份较少。曼彻斯特位于英格兰北部,西距港口城市利物浦仅1小时车程,东隔一山与小城利兹相邻。其全年平均气温9.5°C,最高月平均气温15.8°C(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3.3°C(1月)。